日历阳历阴历怎么分呀?
因为朔望月的周期原因,会有阳历和阴历之分。
1、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
2、阴历又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它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人们常说的阴历、农历、阳历、公历如何区分?到底有什么意义?
简单说下历法纪年的问题。
现在中国***用公元纪年,这个是西方的纪年方法,***用的是太阳历。太阳历以观测太阳的运行规律而来,一年有365、2425天,因此四年置一闰年,加一天,366天,平年是365天。但是四年加起来又不足一天,于是规定四百年只有99闰年。所以闰年是能整除4的年份,另外整百年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不能整除400,不是闰年。
太阳历起源于古埃及。后在罗马帝国制定儒略历,比如七月JuIy是凯撒,八月August是奥古斯都(屋大维),屋大维将2月拿走一天放在8月,8月成为大月,而2月变成平年28天。后来教会制定格里高利历,一直通行至今。公元纪元将耶稣诞生年作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倒推,没有公元零年。1949年中国开始***用公元纪年。
中国的历法属于阴阳合历。阴历最早起源于两河流域,它是观察月亮的规律而制定的。阴历一年十二月合354天。中国的农历其实就是阴阳合历。为了调和阴阳历,中国人设置了阴历闰月,阴历阳历差了11天,三年就是33天,大概规律是三年一闰,五年两闰,七年三闰,十九年七闰。以十九年为一周期。也就是说你十九周岁时,与你出生那年的阴历阳历能重合(有可能差一天)。中国人把一年分为二四节气,以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因此称为农历。传说历法始于夏朝,故又称为夏历。
另外中国古代还创造了干支纪年,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子开始,一轮下来六十年。我们的生辰八字就是用干支纪年来算的。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即184年是甲子年。由此可见汉代已经***用了干支纪年。最近的甲子年是1984年。
另外中国古代还***用年号纪年,大概始于汉代。比如唐太宗贞观几年,玄宗时***、天宝。到明朝时皇帝比较少任内更换年号了,清朝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年号。中华民国开始用黄帝纪年,后又用民国纪年。
阴历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制订的历法,是以月亮运转规律为基准的,现在的一个月就是月球运转周期天数,每一年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转周期天数。
农历是古人总结天文、气象、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制订的历法。虽称为农历,但是与后来西方人制订的阳历有相同之处,都是按太阳在我国所处的北半球的位置变化为依据的。古人发现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规律定为廿四节气。以前是按阴历的日期计算,虽然每年不同,但是通过与阳历对照还是很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