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崇拜太阳神的风俗是来自于上古时代东夷人对先祖羲和女神的崇拜吗?
我们中国的古人应该是崇拜过太阳的。日本在没有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我们中国的文化以前,应该说日本才是蛮夷之地吧?
徐福的东渡播撒了我们中国的文明给他们,汉唐的熏陶才让他们的文明进步,只是他们后来从很多方面赶超了中国,就夜郎自大起来。可是他们的许许多多风俗节日还是模仿着我们中国的人,连他们的文字不都是借用我们的汉字吗?
为什么感觉“妇好墓”的争论那么多?
1***6年,殷墟考古进行过程中,人们意外的发现了一座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的墓葬。从年代来看,这个墓葬应该属于商代,而在出土的各种文物和记载当中,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妇好”,这个妇好究竟是谁?为何围绕她和她的墓葬的争议又一直没有停过呢?
综合已有的文物记载来看,妇好应该是商代时期非常厉害的人物,她是有记载的历史中第一位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
根据考古记载,妇好应该是生活在商代武丁时期,地位很高,她不但是军事统帅,还是商王武丁的几十位妻子之一。按照当时古人姓名习惯,妇好姓氏应该为“好”(同“子”音),而“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
妇好善打仗,根据记录显示,她曾经多次协助商王武丁出征周边各个国家或部落,为商朝的扩张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除了领兵出征之外,妇好还兼具这祭祀的职责,祭天、祭祖等大项活动也多由她来主持。
商王武丁对于这位妻子也是非常看重,在她四十岁去世之时,伤心之下的武丁还专门为她单独建了一个庞大的墓穴,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了。为何妇好地位如此之高,从商朝的记载中纵向比较一下也就不难理解了,商王武丁在整个商朝存在的过程中也算得上是最强的了,他在位时,商朝通过一系列战争将版图扩大了N倍,而这些战争当中,自然就有妇好的功劳了,妇好曾经协助武丁征讨过二十多个小国,功劳不可谓不大。
到今天,虽说妇好墓已经发掘过去很长时间了,可围绕在“妇好”以及“妇好墓”周围的疑团仍然有很多。
第一点就是妇好墓所处的地点有古怪。按照考古发现,殷墟遗址中的墓葬区其实还是很规则的,基本上墓葬都统一集中在一个区域之中,而且墓葬区和生活区是有明显界限的,两者相互独立区分。但妇好墓却是其中的一个例外,因为它并没有设立在墓葬区内,而是位于生活区中,这一点让很多人不解,为此,一些人就将原因归结为武丁对这位妻子非常重视,想要一直守着她。这个说法对或是不对,就无从得知了。
第二点疑问,则是在妇好墓中没有发现妇好的尸骨。考古过程中,在妇好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也有不少的殉葬者的尸骨,却唯独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是一点痕迹都没有的那种。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认为这里或许只是一座衣冠冢,真正的妇好,或许在哪一次的征讨当中已经战死沙场,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首先,妇好墓规格层次很高,祭品众多,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早商及武丁时期。甲骨文对“妇好”记载为“伐巴平蜀名将”,并擅祭祀。但却只是武丁贵妃,地位不高,身份一般。然而死后墓葬规制,竟然超过了武丁本人及历代先王,令人难以想象此“越轨行为"为何发生?
第二,“妇好”身为武丁贵妃,却是十分出色的“伐巴平蜀名将”,然而先秦诸史及史记均无一丝一毫记载,令人费解!如果刨除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影响以外,幸免于难的竹书纪年也一无所载,不知又是为什么呢?
第三,甲骨文向来以“在祀与戎"为主,却对商王武丁一个叫妇好的妃子关心备至,甚至连得小恙和怀孕都要占卜一下,乃至发生了死后“冥嫁三帝"之违反常伦***,非常奇怪。
第四,建国以后,对“司母戊鼎"的改名风潮,让人终于感到甲骨文的解读工作可能出现了巨大问题,尤其是从“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后,让世人对专家权威感觉下降了,产生了莫名其妙的不信任感,断层感出现了。原来专家也不一定权威,甲骨文问题并未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