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为什么叫除夕

春节前一天晚上为什么叫除夕,有什么传说?

下面我给你讲一讲“除夕”的来历、传说以及我们这儿是怎么过除夕的。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为什么叫除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这儿过除夕一般要做三件事,也就是祭祀,吃饺子,守岁。大家一起在屋里包饺子,包的比较多,一边包一边聊,一边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直到0点以后。然后煮饺子,新煮的饺子先舀几碗用于祭祀,祭祀还摆放着各种食物水果、燃香、燃表、燃柏芝,然后燃放爆竹烟。以前的时候,天空中不时绽放出绚丽的烟花,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不过这几年由于环保限制已经不允许放炮了。


根据”中华汉语词典“的释意,“夕"是指落日的时侯,一般泛指晚上,也可当"过去“来理解。例如夕阳,夕日,朝发夕至,往夕等等。可以这么说,除夕即是农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最后一个晚上,也叫"大年夜",“大年三十夜"古时也称"岁除",也就是除夕。

其实按古代传统,民间流传的说法真正的"年"是从腊月初八的祭灶日开始,无论二十三,二十四的小年,除夕,或是正月初一到十五元宵节都是"年“的范围,直至"二月二龙抬头",年才算结束。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岁首",年节的时日才固定下来。

为什么叫除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读过一本名为“终南山下的传说"的通俗小册子,其中有一篇讲述"过年"的来历中说:古时有一种叫"年"的动物,每当数九寒天无食吃时,就跑到村子里来祸害老百姓的家畜,甚止连人都伤害,在驱赶这种叫"年"动物时,人们发现它特别恐惧红布,和爆竹这类东西。所以每当这种动物出现时,大伙便在村子的大门,院落甚止墙上都贴上红色的纸张,并放鞭炮赶走它。年深日久,人们又发现这种动物出没的规律,都是在天寒地冻时,而且相隔三百六十五天,所以后来人们便每隔三百六十五天,这种动物未出现时就到处张贴红布,红纸,并燃放烟花爆竹,防止它的出现。从此过年的习俗便留传了下来。

古代民间有一个传说,除夕夜有一只一角四足,形象狰狞,生性凶残的野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很大的灾难。

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避夕,一天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婆婆把孩子救醒了,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来到了竹林里,他好奇地问大家:我们这个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我年纪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大家听了都很高兴,纷纷问怎么办?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家门***一块红布,就可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地听着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回家了。

为什么叫除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人敢睡觉,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由于太冷,大家烤起了火,守着从竹林里带回来的竹节在那里等着,子夜时,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成一团,这时那个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它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中仍竹节。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许多东西,于是他大声叫道: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寻着声音追了过来,可是它看到家门口都挂着红布,就没敢进,于是它顺着孩子的声音,来到了村中的空地,这时孩子大声喊:乡亲们,往火里仍竹节啊!村民们吓得都愣住了,这个瞬间“夕”用它的角把孩子挑起来,重重地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才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竹节是湿的,遇到旺火就会噼里啪啦的响,“夕”听到这响声掉头就跑了,再也没来过这个村庄。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春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就贴上红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通霄守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除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