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有意义吗?你怎么看?
上坟是非常有意义的祭祀活动,上坟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体现,值得传承和发展。
俗称上坟,又称祭祀或扫墓。祭祀活动在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了,那个时候都是自发的民间活动,清明事实上,在两汉时期,清明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气,后来逐渐地演变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一个祭奠的节日。
现在的清明节,是上巳和寒食这两个古老的节日组成。
上巳节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就已流行,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从曹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阴历)。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魏晋后期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不在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宴饮、游玩、踏青活动不在进行祭祀活动。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习惯,演变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现在又增加了,纪念革命先烈活动。清明祭祀是连接祖先与时人的纽带,是对先人的怀念,并寄托哀思,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到祭祀,应该从孝悌文化说起,孔子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悌是指对父母爱的回报,孝悌是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君子入则孝,出则悌。正是传承了孝悌的精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这是出自“诗经”一首悼念父母的诗,诗里充分地表达对父母的哀思,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其追悔之情,痛彻肺腑,感人至深。
有孝悌的做人道理,要懂得感恩。人的第一恩就应该是祖先和父母,如果父母在世,就要好好地孝顺父母,不要活着不孝,死了乱叫。祭奠是我们对先人的崇敬,也是对已故先人,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
所以,上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但是,我们传承祭奠文化,要去其糟粕,传承民族精髓。以一首,我的点绛唇.清明祭,表达我对父母的哀思,也体现我对祭奠文化的支持。
上坟祭祖对中国人来说与风水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古代关于祖坟的风水学,是极其的讲究,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任何一个人对阴宅的修建都极其的慎重。
刘伯温作为中国古代仅次于诸葛亮智慧的化身,民间也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而他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帮助大明王朝夺得天下,据民间野史说正是因为刘家的阴宅,占据了金锁玉匙福地,这才有了刘伯温后来的***故事。
所谓的祖坟好,也不仅仅是因为单纯的风水好,而是因为一家数代人的心存善念,然后机缘巧合下受到上天的赏赐得到福地,而关于阴宅风水不过是人们编排出的故事,劝导人们一心向善,以求福报能够留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从古代起寒食节就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是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届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清明节祭扫的意义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家庭祭扫,一个是国家祭扫。家庭祭扫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过祭拜自己祖宗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因为每座坟头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情感和记忆。
国家祭扫主要是共同的祖先,坟墓是一种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符号,通过祭扫带来整个民族和睦的关系,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