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大家在心里的鹊桥相会,七夕又叫乞巧,那想问问大家,具体的乞巧又是什么呢?
七夕乞巧,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1.穿针乞巧
就是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多,穿得慢的成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2.对月穿针
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准备好的五彩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3.喜蛛应巧
这种乞巧方式在历朝历代验巧方法不同,大概就是捉喜蛛放在盒内,第二天看蜘蛛结网的疏密、圆正来判定是否得巧。
4.投针验巧
是指事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面盆和水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初7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会出现针影,这针影如果是笔直的一条,即乞巧失败;若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5.兰夜斗巧
得名于“七夕”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
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故“七夕”又名“乞巧”。
记得第一次过七夕乞巧节,还是在上初一的时候。依稀记得我们最美丽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七夕乞巧的故事,当我们沉浸在唯美的传说故事中时,她又带我们实践了古代女孩的乞巧活动:剪纸,做香囊。晚上又带领我们女生观赏明月,看牛郎织女星,并向月亮乞求美好的心愿,真的很感激语文老师在我们小小的心田播下***的***,让我们一生受益!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是七姐诞(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而女孩们在这个夜晚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