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有哪些习俗,立夏的习俗介绍?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2、煮鼎边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3、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5、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立夏有哪些习俗,立夏的习俗介绍?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2、煮鼎边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3、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5、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今日立夏,春夏交替一朝间,立夏习俗知多少?
一声雷响,夏天伊始
转眼立夏来了,在雨声里看看乌米饭是怎么诞生的!乌米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立夏经典食谱蚕豆红苋菜春笋,他们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听爷爷说说立夏的习俗!
来看看烟雨江南的农村小户是怎么过立夏的吧!
立夏安康!阖家喜乐!
立夏煮鸡蛋吃尽管是一种风俗,主要是为了补充体内的营养成分,毕竟鸡蛋含有蛋白质,非常的丰富,一个成年人一天吃一个鸡蛋,能够保障一天的蛋白质的消耗,对于孩子的成长一般要吃1~2个鸡蛋,因为他们需要的蛋白质更多一些。立夏煮鸡蛋吃提示人们已经到了夏天了,一定要对膳食结构做好调整,要及时的补充体内的养分。
立夏这一天煮鸡蛋各个地方放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用茶叶煮鸡蛋,被叫做茶叶蛋。也有的地方用一些艾叶、核桃皮等等煮鸡蛋吃。
立夏吃蛋,在立夏时节是蛋类食品旺季的季节,立夏吃了蛋,夏天不疰夏。”这句俗语其实从字面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疰夏”这两个字的意思,“疰夏”的意思就是一个夏天身体不良的症状也是中暑前的一种症状,就是人的身体非常的疲劳,身体有发热的现象。
鸡蛋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人们在夏天不愿意多吃饭,可以吃上鸡蛋来补充的体能,这样就能够避免了疰夏的现象的发生,毕竟夏天的消耗的体能非常的多。
关于立夏的资料和习俗有哪些?
立夏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习俗:
一、立夏经典食物:立夏蛋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立夏“称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另,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