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出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作者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这首诗均写踏青所见,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怡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
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此诗写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其妙处有二:一是写天气由雾雨霏微而转晴的过程极其生动,颔联用两处拟人法,句法灵活多姿。二是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从总体上说,此诗的轻快、活泼已近于曾几、杨万里诸人,这也说明了南宋初期诗风的演变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本诗主要写诗人二月二日在郊外看到的初春景色。全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月二日》这首诗歌的大意是什么?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去踏青,江上行舟东风暖,笙歌袅袅随风转。
早花初萌柳丝绿,蜂蝶成群绕花飞,争奇斗艳春盎然。
万里飘泊在异地,三年幕府难归乡。
“新滩”流水欢如歌,天涯羁旅无兴致,却如***檐间雨。
农历二月初二,为什么叫“龙抬头”?“二月二日红,树木叶子翻两重”又是啥意思?
今天就是阴历二月二,又巧遇三八妇女节。二月二龙抬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很重视又崇拜的。二月二民间又称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为什么二月二是龙抬头呢?这与我国古人观星象天文有关。
按星象学,古人观天星象有二十八宿,分东南西北四兽各七宿,东方青龙管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管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管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管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东方似龙象以青龙冠之,北方似蛇又象龟即以玄武称,西方如虎之形,就叫白虎,南方如鸟就叫朱雀。在《步天歌》里对二十宿有较详说明。二月二在节令上是惊蛰前后,这时观星象会发现角木蛟正象龙头的角,又见东方天际与地平线之间,龙头龙角正在露出抬起,所以称为龙抬头。其实是不一定固定二月二才见的,但作为节,必须固定,二月二是重二,好记好意,就定二月二而已。
二月二日红,树木叶子翻两重。红是天晴无雨,二月二日红,指二月二日天晴无雨。树木叶子翻两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二月二日晴无雨,会有一阵天旱,会枯落叶重出。一种是说二月二日晴无雨,正好合树木生长,长势旺盛,叶密麻麻的两重,指浓而多之意。
俗话谚语好形象比喻,更喜用夸张修辞手法,意在强调重视与警醒。所以,不要去死钻牛角尖,一根筋去计较灵准不灵准就是了。
所谓“龙抬头”,其实是一种天象,是古人认知的天文。
“龙”,指的是二十八星宿里的东方七宿。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参照物是木星和月亮。大致的位置是,木星在最上部,它的下边是月亮,它们两个中间向东的位置是心宿二,心宿二的西南方向是天蝎座,天蝎座的头在月亮的东部,尾巴一直延伸到西部,而天蝎座的尾巴,同时也是东方七宿里的“尾宿”,与心宿的距离大约是2~3个木星到月亮的距离。
也就是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角宿与氐宿之间的夹角会变小,也就是天文学上,从地球看室女座和天秤座位置有所移动,而尾宿的天蝎座,蝎尾的8颗星弧度会显得更平直,给人的感觉就是龙抬起了头的样子。
至于后边的俗语,其实应该叫“二月二日晴”,这个说法主要来自《大衍历》,“二月二”是泛指,是指二月初的这段时间,这是全年温度回升最快的时节,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这个时节如果下雨的话,一般预示洪涝;“二月二日晴”,也就是基本不用担心洪涝的危害了,之后候光照会很足。
不过到了现在,这句谚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现在的气象问题众所周知嘛。
当然了,即使在过去,这话也不准确。这是针对华南及其以南地区流传出的谚语,往北走,到不了山海关就作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