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天津有啥讲究?
天津地区,在正月二十五填仓的时候,也是正月的尾声了,浓郁的年味儿渐渐变淡。这一天,上了年纪的人们都会有“填仓,吃米饭,熬鱼汤”的说法,祈祷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填仓节是的一部分,天津人有“撕吊钱”“打囤”“喝鱼汤”等习俗。
填仓节有填人口的说法吗?
一般来说,填仓节是指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进行的一项传统节日,旨在祭祀农作物的神灵,祈求丰收,防止灾害。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一般会把谷仓里的谷物倒出来晾晒,再重新装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仓内潮湿发霉,保证粮食的质量。但是,关于填仓节是否有填人口的说法,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未发现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个说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填仓节并没有填人口的传统习俗。
没有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祀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正如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此外,全家人还要吃顿“□劳”。诸如薄饼卷“盒子菜”之类,亦谓之“填仓”。
正月二十五打囤怎么打?
小的时候都是院里用草木灰画几个圈 再用五谷每个圈里放几堆儿 边上摆上砖 用炮把粮食崩的满院都是 过去院里老妈养的鸡鸭多 崩多少都糟蹋不了 现在不行了 院里只有一个十几年的老母鸡 几天都吃不完[捂脸] 小的时候盼长大 现在想小时候多好 [泣不成声]
每年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和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是为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在华北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这天要吃得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边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弄得民间怨声载道。看守***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就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求灾民的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现在这些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扫囤,晾晒***,整修农具,准备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