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丑时

为何把“丑时”,叫“鸡鸣”呢?

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走在大街上,时不时的就能看到一些给人看相***的老先生。他们在给人测算的时候总免不了要问被测人的出生年月日时,这里“时”指的就是时辰。这是古人对一昼夜划分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现代人对时间的划分不一样。现在一昼夜为二十四小时,一小时为六十分钟。而古人对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即两个小时。

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

丑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凌晨一点至凌晨三点为丑时

凌晨三点至早晨五点为寅时

早上五点至早上七点为卯时

丑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午七点至上午九点为辰时

上午九点至上午十一点为巳时

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午时

丑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午一点至下午三点为未时

谢谢邀请回答。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间为凌晨1时至凌晨3时。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休息。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

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制

子时 ( 23时至01时)丑时 ( 01时至03时)寅时 ( 03时至05时)卯时 ( 05时至07时)

辰时 ( 07时至09时)巳时 ( 09 时至11时)午时 ( 11时至13时)未时 ( 13时至15时)

“丑时”叫“鸡鸣”,或者”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 ~3 时。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

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

首先不是每只鸡打鸣的时间都一样的,有的鸡早一点,有的晚一点。

一只鸡一年四季在不同季节,鸡叫的时间也是不同的,通常夏天早一些,冬天晚一些,前后也能差出两三个小时。

还有就是地区南北的差异也同样影响鸡叫的时间。

俗云:“鸡叫三遍天下白。”鸡叫第一遍的时间大概在三更,每次间隔大约一个半小时,叫第三遍时就快天亮了。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鸡叫是从三更开始直到五更。丑时大概就是鸡第二次叫的时间。

例如酉鸡是17至19时,取的是鸡常与此时在窝旁打转之意。

时辰与动物相配,强调的是该时辰动物的活动旺盛,易于被人察觉。丑时配牛,因为牛长于此时食草,而人又要起夜喂草,故牛即活动旺盛,又易被人发觉。

鸡鸣的说法并不是与时辰的配合,而只是一种对现象的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