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二月上坟早,子孙不到老”,今年清明啥时候上坟好?
我在安徽长江边城市,我们这里关于清明冬至祭奠已故亲人扫墓,有两句俗语:清明上坟上在前,冬至上坟上到年。
意思就是清明节上坟扫墓,都是选择在清明节前些日子,不能等过了清明节再扫墓。
冬至上坟扫墓则不能提前,要等冬至日以后,一直延续到春节都可以,都不算迟。
还有一个属于题外的问题,我们当地除夕夜是也要祭奠已故亲人的,必须在除夕夜年夜饭之前,上坟扫墓烧纸钱。或者找个僻静地方画几个圆圈,在圆圈内烧纸钱。不能等吃过年夜饭进行,饭后就是对已故亲人不尊敬不孝。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省份,甚至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
我们老家是上坟是在清明前一两周都可以,不可在清明后。并且是每个人去的时候给坟头压一张纸,表示来过了。后面的人看到就知道谁都曾去上坟了。富平是清明上坟不可两次,也就是兄妹几人要么相约一起去,要么一个去了其他的就不去了,不能今天你去明天他去上坟。还有些地方是必须清明当天12点以前去。因此,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也就是随乡入俗的好。
俗语云,二月上坟早,子孙不到老,今年清明啥时上坟好,我是河南的,我们河南当地的,俗语是,早清明,晚十了一。意思就是,清明节上坟可以早上,晚十了一,是说到农历十月初一,可以往后推迟的,全国各地民风,基本都差不多,都是对逝去的亲人的一种怀念之心,清明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时光,朋友们除了对逝去亲人的祭拜之外,也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老祖宗忠告:“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清明将至,在理吗?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这话有些失去对祖先的恭敬成分,有过于势利之嫌,本人不太赞成。先来说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吧!
所谓老祖辈的忠告“上坟不过三代”,以农村人直白的话讲,就是上坟拜祖是为祖先保佑自己发家致富,揽收世间之财。而祭拜三代之内,是因父亲的父辈和爷爷的父辈相距较近,比较亲,而再往前就不那么亲了,祖先也分不清谁是谁,谁会保佑你呢?简而言之就是拜了也白拜,祭拜有何意义?
本人不赞同的原因是他们有点功利心太强了,试想一下,若不是一辈又一辈的辛苦相传,哪有自己来到世间的资格?要知道以前的人生活极不容易,生命被艰苦生活折磨得还短,老祖先们的坎坷与波折换来了自己出生的机会,不祭拜他们恭敬他们,岂不是忘恩负义?吃水忘记挖井人?
所谓“祭拜不过未时”,是指祭拜祖坟的时间不要错过未时之前,未时是什么时候?每天下午13:00~15:00为未时,意思就是要在下午三点之前进行祭拜。每天这个时候,是阳气巅峰时刻,也是亡灵最活跃的时刻。你去祭拜,祖先能看见、能感知,会真正的保佑你。而过了未时,亡灵逐渐活跃度衰弱,感知不到你的祭拜而不会保佑你。
瞧瞧,是不是眼里只有钱、权的势利?祭拜祖坟,乞求平安、财富、权势,似乎本无过错,但若眼里只有财、权之类而去祭拜,是否对祖先不恭敬?跟“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乎格格不入呢?
我的观点是祭祖就是祭祖,是缅怀前人、恭敬前人,而不能势利而去,当你祭拜到位,祖先自会保佑你、福发你!反之,眼里只带财、权去祭拜,不如不去,忘恩忘祖的祭拜有何意义呢?
因此,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在理的,关键的关键就是太势利眼了,不足可取!我认为,越来越老祖坟,越该祭拜,只有老祖先,才有后来人啊!祭拜不分时,真诚祭祀之,祖先自保佑,何苦太势利?
别说三代,只要是家族的墓,无论在哪,清明节爬山涉水也会一一祭拜,清理杂草填填土,没有一个落下的。人不能忘祖,连祖先都不尊重的人做人是没有底线和尊严的,再有权势也会被人瞧不起。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是先人对后人清明上坟祭拜的一种忠告,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农村的俗语。
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先说一说:“上坟不过三代”
古人说:“一坟管三代”,意思是说坟中的先辈只会保佑后三辈人,对于第四辈人也就无能为力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古人认为,坟里的先人只要有尸骨存在,灵魂就会存在,一旦尸骨不存在了,灵魂也就不存在了。过去逝去的人,除了大有钱人之外,一般人家用木棺、穷人用芦蓆挖坑土葬。木棺与芦蓆隔不住土壤中的氧气和水份对尸身的侵涉,一百多年后,尸骨会腐蚀分化成泥土,灵魂也就荡然无存,也就无法继续保佑后人了。而古人寿命较短,三代人也就一百多年,因此,坟中的先辈一般保佑不到第四代人,故此才有“上坟不过三代”的说法。
再来说一说:“祭拜不过未时”
古时候寿命短,四世同堂已是福寿人家了。一般人会记得爷爷的亲情,太爷爷就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况且多子多孙,太爷爷就是活着也不记乱七八糟的孙子了,亲情很难传递。诺论血脉,恐怕曹操刘邦的血脉都不少,哪个去祭拜了?
哪里的老祖宗的忠告?纯属胡诌八扯。黄帝多少年了,我们炎黄子孙不还是祭拜黄帝陵吗?
说这种话的人,也不知他从哪儿听来的,还是他自己瞎编的?
中国人不信神不信鬼,但却信仰祖宗崇拜。这也不是迷信,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的生命是祖父母给的,祖父母的生命又是他们的父母给的,一代一代的追溯,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民族的根。一个人只有不忘根、不忘本,才不愧为炎黄子孙。怎么能说上坟不过三代呢?
清明节上坟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而且时间也不一样,是真的吗?
对这个题我做一个离题不远的回答为什么呢?单纯讨论清明上坟时间问题意义並不大,实际上多年来清明上坟都在临近清明,特别是近几年,大都在清明前十天左右开始,直到清明这一天。***设三天日子纵然为最好,但交通等条件不允许,也不能因此而不上坟。在说今年清明己过,在谈清明有些过时。我认为包括清明上坟在内的各样的上坟事,所撤及的时间,祭品,内容,讲究,真很有知道的必要。所以,我专谈上坟事。
一,啥叫上坟,何时上坟,有啥祭品,怎样祭悼。
上坟一般也称扫墓。(有的上坟称扫墓不大准确)上坟就是在坟上举行祭祖悼念亡人的纪念活动。我国多地上坟的时间在传统祭日和重大传统节日,清明节,农历十月一,农历七月十五,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正月十五。祭品有香蜡纸钱,鲜花花圈,酒菜食品,纸扎衣物,鞭炮等等。祭悼活动内容有摆礼献花,点香发蜡,言词悼念,跪拜行礼,焚烧纸钱纸扎等。
二,儿子结婚,女儿出嫁也要上坟。其意是把家中婚姻大事告知祖上,求其神灵护佑,图个吉利事顺。
三,说说关中蓝田,长安一带的上坟事。清明,十月一上坟,与上所述相同,但对清明上坟有个传统讲究,就是必须兄第姐妹们一块上坟,不许单独而去,这意味让祖先亡灵看到后人们是团结的,而不是分裂。另外,这儿正月十五的上坟是晚上送红灯,而末过三周年则是送黄灯或绿灯。这里的上坟还有些内容有必要说说,人死安葬上坟不必多言,就是葬后从当晚始,连续三日晚必须上坟,手拿铜锣敲打,意为亡者压惊,做伴。另外,葬后选择三七或五七上坟,百日,头周年,二周年都必须上坟,三周年大祭上坟不必多说。
最后,我做几点说明。
(1),上文资料来于《中国民俗》一书,及我本人所知的蓝田,长安一带的实际情况。我们国大民族多,乡土文化乡风民俗丰富多彩,我所述情况,只是个大致粗略,旨在让兴趣者多知道些民俗知识,具体上坟的实施,唯有随乡就俗才是。
(2),上坟之事,是千年文化传统,是人们对先輩恩德的追思和怀念,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所以,海外同胞,不远万里,回国祭祖。但上坟总不过是递托怀念的形式,实际因为工作,时间,路程,身体多方原因不能亲自上坟,打电话,发短信,心到了也就是了。还有个也成传统的办法: 在你临近的旷野,路边,筒单设置纪念,可以献花,行祭。也是挺好的。
的确如此。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所以,就是在同一个乡镇,也会有不同的上坟习俗。
说说我们乡镇的两种习俗吧。
我们这个乡镇共有16个行政村,65000人口。我们镇的东半部在清明节上坟的规矩是:清明节之前上坟,并且,女儿的上坟时间不能早于儿子,否则,已故先人就不收儿子的纸箔贡品了;而我们乡镇的西半部上坟的规矩正好与东半部相反。你说,是不是“十里不同俗”啊!
其实,风俗是怎么来的,谁也说不清楚。反正,规矩是人为定的。我个人认为,别讲究什么风俗和规矩,只要记得清明节前后要去已故先人的墓前祭奠、让先人“知道”你还没有忘记他们就行!你说是不是?
清明节扫墓,什么时候最佳?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节是纪念祖宗,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会选择清明节日前几天或清明节日当天(选好的日子)带上,香,蜡烛,纸钱、祭品不论刮风下雨,我们杨姓同宗的都一起去祭拜祖宗,一人打大锣,两人打钵子,一人打鼓,直到祖宗墓地。为祖宗墓地除去杂草,打扫干净,然后就是烧香祭品等事。一天就能就能祭拜完大众的所有祖宗(我们叫大众清),然后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然后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小众清)曾祖爷爷下来的那代后人一起祭祖。因为以前的墓地都是曾祖爷爷那时候买的地方,所以很偏僻、地方多距离远,而且后代人基本也埋在祖地。所以这次扫墓得跑一整天山路。还得分2路人数祭祖(包括逝世的近亲)的坟。然后晚上100多人吃饭,说说祖宗这一脉传承的事。这样下来就只有近代没有埋祖地人的坟没有扫了。这个自己另外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