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司马昭权势的来源
三国时代,曹魏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累计不足五十年时间,而这五十年时间里,曹魏***被司马家族把持,有一半左右的时间。
魏明帝曹睿临终之前,把太子曹芳托付给曹爽、司马懿等人辅佐,曹睿死后,司马懿通过发动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杀死了曹爽,夺取了曹魏***,自此以后,曹魏江山就变了色。
而曹魏时期的司马家族,最有名的人物,则是司马昭。
从某个角度来说,司马昭和吴大帝孙权的人生轨迹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仔细比较,司马昭没有孙权那样英雄了得,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获得皇帝尊号。
说司马昭和吴大帝命运相似,是因为孙权的基业来自父亲孙坚和长兄孙策的努力经营,而司马昭的权势,则来自父亲司马懿和长兄司马师的经营。都是依靠父兄留下的基业来继续经营。
司马昭掌权以后,继续对曹魏的***进行篡夺。曹魏皇帝曹髦曾打算册封他为“晋公”,不料司马昭不接受这个爵位。
生不逢时的皇帝曹髦知道,司马昭不接受“晋公”爵位的主要原因,是想当“晋王”,而按照之前的先例,封了王的权臣,在下一步,就是直接篡位了。
于是曹髦说出了一句至今还让我们时常提及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和历史上其他权臣不同,那就是,司马昭的狂妄,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
这种狂妄,归根结底表现在对儒家价值观方面。
公元249年,司马懿三父子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此魏国的大权逐渐集中到了司马家族手中。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建立起了以司马家族为中心的政治利益集团,朝政大权尽入其手,甚至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比如他就废了不怎么听话的曹芳,扶立曹髦当傀儡皇帝。
公元258年,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魏主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是司马昭坚决推辞不受。这事看起来很正常,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其实是司马昭在向曹髦***。
在此之前,司马昭的手下贾充秘密来见司马昭,拿出一首曹髦写的诗给他看,诗的名字叫做《潜龙》,意思是曹髦感叹自己这个真龙被困浅滩,处处受制,不能飞翔于九天之上,只能遭受鱼虾的戏弄。司马昭大怒,决定给曹髦点颜色看看。
第二天,贾充在朝臣之中倡议,***请求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公。这一举动的意义不言自明,当年曹操便是先进魏公,又进魏王,之后他的儿子曹丕便夺取了汉家的天下。如今司马昭故伎重施,岂不是明摆着也要篡权夺位?但是司马昭势大,谁也不敢不遵从。
所以,曹髦虽然极度不情愿,却还不是不得不捏着鼻子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是……司马昭竟然推辞不受!这简直就是***裸的打脸啊!
司马昭为什么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有恃无恐,这个晋公的称号他是随时可以拿到手的,所以才作出推辞不受的姿态来。
但这样一来,曹髦就难受了,这边大臣们一个劲的上书请求加封司马昭晋公,那边司马昭坚决不接受,曹髦夹在中间,窝火的厉害,却又没地方发作,只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加封,两年内一共提了九次,都被司马昭拒绝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司马昭是完全不把曹髦放在眼里的,他一边指使大臣上书请求加封,一边又坚决推辞不受,偏偏大臣和皇帝两边都不敢不听他的话,但九次加封,九次推辞,已经让司马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如果说司马昭做的最嚣张的事情,还是自编自导的弑杀魏主曹髦一事。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心?是野心,是狠心,有多野,又有多狠,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不然怎么叫“路人皆知”呢?不得不说,司马昭的胆大和狂妄确实有种前无古人的味道,心思之缜密,做事之狠绝,令人汗颜。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魏蜀吴脱颖而出,三国鼎立。曹魏后期曹爽与司马懿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司马懿大获全胜,魏氏大权尽数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昭是司马家族中一个让人移不开眼的存在,继司马懿、司马师之后,司马昭掌握大权。
司马昭掌权之后,依然对权力有着执着的追求,对曹魏的权力是一夺再夺。曹髦曾经想要册封他为晋公,但司马昭没有接受,曹髦心里一清二楚,这司马昭是想做晋王,这代表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最终的目的就是篡位。司马昭是怎么逼皇帝的呢?敢逼皇帝去打仗,这司马昭也是脑回路清奇,不知道他是想让皇帝直接战死一了百了,还是就是吓唬皇帝逗他玩。说做就做,司马昭还真的上朝逼曹髦御驾亲征平叛诸葛诞,美名其曰:鼓舞士气。
皇帝也是有苦说不出,明明诸葛诞是来讨伐司马昭的,居然让堂堂皇帝去挡枪,皇帝不要面子的啊,但是又确实怕司马昭,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最后曹髦维护最后的尊严没有战死一了百了,平定了叛乱凯旋归来,本想再树立一下皇帝的威严找回点面子,可谁知道这司马昭把事给做绝了。司马昭居然以自己平叛有功,逼迫皇帝立他为相,皇帝差点喷出一口老血,这什么人啊,逼皇帝打仗不说,打了胜仗功劳还是人家的,曹髦皇帝真是面子里子都丢完了。
权臣篡位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王莽篡汉、曹操父子篡汉这些都是先例,但是明目张胆杀皇帝的,司马昭算是第一位。
面对司马昭的步步紧逼,曹髦也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司马昭狂妄成这样曹髦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秘密传召尚书王经、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进宫议事,密谋怎样对付司马昭。不过这曹髦也是真惨,好不容易要反击,找来的伙伴还是个不靠谱的,王沈和王业胆小怕事不敢对付司马昭,便偷偷的把这事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听了心生怒火,有了弑君的念头。
在曹髦带将士前来厮杀的时候,司马昭派心腹在混乱之中杀死了曹髦。皇帝做到曹髦这份上也是凄苦,密谋被告发不说,连厮杀都得自己上场,不知是他狗急跳墙还是低估了司马昭的实力。
弑君篡位本就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自古皇帝即位讲求名正言顺,司马昭杀死君王是怎样也说服不了天下人的。但他是嚣张狂妄的司马昭,颠倒黑白的功夫也是到家的,他以太后的名义对外抹黑曹髦,宣说皇帝曹髦性格暴躁,目无大臣,且赏罚不明,经常刁难功臣司马昭,还宣说是曹髦无理取闹要杀贾充,众人拦截不住,曹髦失足跌下车驾当场身亡。这一番说辞真是精心编造想要洗白自己,反正曹髦已经是一具尸体无法辩解,还不是司马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司马昭一点都不嚣张。
相对于王莽、董卓、曹操等等这些权臣所做的事情,司马昭已经是很地道,很委婉的啦。
司马昭,司马懿次子,司马师的弟弟,他是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家族的第三位领袖。255年,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大将军位,开始执掌魏国的军政大权,而此时在司马懿、司马师两代人的经营下,司马家族早已是牢牢掌控住魏国的大权,其亲信遍及魏国上下军政机构,地位可谓是根深蒂固。
而此时对于魏国名义上的掌控者曹家来说,这注定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一旦反抗,他们的帝位也就不保了,没看到魏国第三位皇帝曹芳,他欲联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废掉司马师,从而重新夺回权力,可是事情败露,司马师就抢先下手,将曹芳废掉,改立曹髦为帝。
可以说就是因为司马懿、司马师对于魏国皇室的狠决与果断,才奠定了司马家对于魏国的牢牢掌控。但是相对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对于魏帝却是保持着应有的尊敬。
当时,曹髦惧于司马家的权势,曾数次欲赐司马昭“剑履上殿”(所谓剑履上殿就是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的特权,但司马昭都拒辞不受。同时在258年五月,曹髦曾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但司马昭九次都推辞不受,最终曹髦没办法只能是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而后在260年四月,曹髦又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司马昭却再次推辞,没有接受。
综上所述,从司马昭种种表现来看,他对于魏帝却的确是保有着该有的尊敬,相对于董卓、曹操曾经的作为,司马昭真的算是够给魏帝面子了,他在表面上还是让魏帝有个皇帝该有的样子,至少不会太难堪。
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一、英国人刚征服印度的时候,新统治者觉得印度的蛇太多了,于是搞了个方案——只要有人弄死一条蛇,***就会给他发一点酬劳。
这个方法很快就奏效了,当地人找到并且抓住了很多蛇。但是有生意头脑的人很快就发现,抓蛇实在太费力气了,于是为了轻松赚钱,他们便养起了蛇。
最后***发现了这些人的把戏,于是取消了抓蛇酬劳。这时候,那些蛇对养蛇人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于是养蛇人把它们都放生了。这下子蛇比一开始还要多了……
二、
13世纪,一支450人的外国商队来到了花剌子模国(1077–1231)的讹答剌市。有一名官员注意到了这支商队。这个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决定按间谍罪处死这些商人,并把他们的东西占为己有。
谁知道这支商队是成吉思汗为了跟花剌子模国建交而派来的。这下成吉思汗不开心了,决定出兵灭了这个国家。到了讹答剌市,成吉思汗杀光所有防卫军,并将熔化的银子倒进那名官员的眼睛和耳朵里,用这种方法把他处死。
到了1231年,花剌子模国已经不复存在。
三、
1349年,英格兰黑死病肆虐。苏格兰人觉得这是上帝对英格兰人的惩罚,认为趁着他们病的病、死的死,入侵过去一定可以拿下他们。结果在打仗的时候,许多军官死于黑死病。而英格兰人把他们逼到北边的时候,又把瘟疫传到了全苏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