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伏天是从几月开始的?
2022年三伏天从七月份开始。
2022年在07月16日这天进入伏天,农历六月十八,星期六。老话讲,“夏至三庚入伏”,意思就是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入伏、进伏了,“庚日”的意思是说,干支纪日日期中含“庚”的日子。2022年夏至日是2022年06月21日,干支纪日日期是丙午月 乙巳日,往后数第三个庚日是丁未月 庚午日,即2022年7月16日,所以这天就是2022年三伏天开始的时间。
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2022年入伏是从2022年07月16日开始的,这一天星期六,壬寅(虎)年丁未月 庚午日。入伏也叫初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个阶段。入伏时间是根据夏至时间推算的,俗语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说,按照干支纪日法,从夏至日开始数三个干支纪日日期中带有“庚”字,然后就要开始数伏、入伏了。2022年夏至节是2022年0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三,壬寅(虎)年 丙午月 乙巳日。
今日出伏,俗语农谚“冷不冷,就看出伏天”,2022年冬天冷吗?
农事谚语:“冷不冷,就看出伏”,这是一句根据出伏当天的天气状况,来预测当年冬季天气寒冷程度的谚语。
***如出伏这一天,天气阴雨或较为凉爽;那么,今年的冬季就不会出现极寒天气,甚至有可能是个暖冬。
相反,如果出伏这天,当地天气炎热干燥,且气温仍然居高不下;那么,这些地区在今年的冬季,就有可能出现较为寒冷或时间漫长的天气。
像我们山东潍坊地区,今天天气阴有小雨,午间温度大约在20℃左右,天气凉爽,已无闷热感。根据农谚推测,今年冬季,我们山东各地出现极寒天气的机率较小,有可能会是一个暖冬。
在我国南方各省,特别是湖北、江西和川渝各地,已经经历了40多天的高温,今天依然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像这种情况,根据农谚推测,今年的冬季,可能就会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寒冬。当然,这个寒冷是针对当地气候而言,不能与北方的寒冷同日而语。
出伏啦,出伏啦,超长40天的三伏天终于要出伏了。”,是不是感觉到出伏之后,人们兴喜若狂呢!没错,这是人们在庆祝三伏天酷暑天气的结束,人们期盼的是冷天的到来。
8月25号,阴历七月二十八,星期四,日子非常平常,但是却是三伏天末伏的最后一天,也可以说是三伏天的伏尾,时间真快,40天的三伏天从伏头已经走到伏尾了。
真是不经意间,2022年最热的一段三伏天就这样要结束了,你感受到今年三伏天的酷暑了吗?
说到酷暑,应该是在三伏天出现少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因为长时间的太阳照射,地表温度升起来,因为晚上气温也高,所以气温消散效果不好,这样我们才感觉到“***天”和“上蒸下煮”的汗流浃背。如果三伏天要出伏了,暑热要慢慢消退了。
农村有句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天”,这句老话意思其实很简单:说的是我们看冬天天气冷不冷,就直接可以根据出伏这天的天气来预兆了。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唯有盛夏的三伏天和隆冬的三九天让人们刻苦铭心,那是因为一热一冷,两个气温的极端,人们都要忍耐。俗话说“冷在三九”,冬天冷不冷,我们就看三九寒天冰雪天气多么厉害。老祖宗们可以根据出伏当天的天气来判断冬天的到底冷不冷,为此还通过农谚俗语传承下来了,怎么说的呢?
“伏尾晒破石,百日无霜”
这句俗语说明了伏尾天气,以及一百天后的天气情况,从现在七月中旬来看,一百天就到冬天了,这是可以说明冬天到底冷不冷的。
“伏尾”指的是末伏最后一天,我们也可以说是出伏这天。“晒破石”字面上说指太阳晒破了石头,说明太阳大,气温高,天气异常炎热。这就会说明,虽说出伏了,但是出伏之后,气温并不会马上消退,也就是说“出伏暑未消”,后期会是有秋老虎天气。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样预兆的是百日无霜的天气,百日到初冬了,初冬还没有下霜,说明冬天比较温暖,是暖冬的迹象。
“出伏雨淋头,三九多风雪”
今天是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加长版”的三伏天正式结束了。出伏时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时间都是一样的,到了秋后第二个“庚日”都出伏。但是,可不是这一天都“入秋”,都变凉爽。按气象学的说法,当平均温度连续5天达到22℃以下就是入秋了。所以,明白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每个地方的“入秋”时间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地方,每年的入秋时间也不一样。由于今年处暑和出伏离得很近,所以,出伏之后阳气开始收敛,温度开始降低,慢慢从热变为凉,再由凉变为冷。那么今冬会很冷吗?大概率来看,凡是夏天酷热都将会是冷冬。古人云:大热之年,必有大寒。毫无疑问,今年是百年不遇的酷热天气,高温日,有些地方达到20多天,极度温度44度以上,所以今年的冬天必冷无疑。
今天是8月25日正式出伏啦!老祖宗们的经验总结还是非常准的,我们这今天虽然没下雨,但气温却从昨天的接近40°,降到了今天的32°,凉爽的秋天正式登场啦,好开心呀!
其实农谚是老祖宗们根据生活总结出来的,还是有相当的认可度的,所以俗语农谚“冷不冷,就看出伏天”,今年冷不冷的问题,老祖宗也已做出了总结,我们就来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
出伏晒身汗,百日难见霜
这句俗语说明出伏是大好晴天,“晒身汗”通过晒来说明是大太阳天气,导致气温很高,外出就是自身热汗,这是天气酷暑炎热的象征。那么这就是预兆的百日之内都难出现下霜的天气。下霜是天气寒冷的表现,如果说难看到下霜天气,说明冬天会是很温暖的。
出伏雨淋头,三九多风雪
这句俗语说的是雨水淋到头了,说明出伏碰到下雨天,下雨天是带来降温的。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出伏下雨预兆后期雨水多,那么到三九天的时候将是多风多雪的天气,这就是说明冬天会非常的寒冷,是湿冬冷冬。
总结一下:今天8月25日出伏,按照民间农谚俗语的说法,如果当天是晴天,就预示着今年冬天不会很冷,是个暖冬;如果当天下雨,那就预示着今年冬天会冷一些,大家对此怎么看?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们这里出伏当天阴天转多云,你们那里呢?
俗语说“处暑不出伏,一年无春秋”。今天是8月25日农历七月二十八,处暑节气第三天,三伏结束后第一天,谓之“出伏”。
旧时,人们常以“出伏”当天的阴晴来占年之丰歉,及当年冬天雨雪多少。那这些谚语都是怎么说的呢?一起来看看,如今还准确不准确!
出伏雨淋头,三九雨雪多
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刚一出伏就下雨的话,预兆当年冬天“三九”时,将会多雨雪天气。冬天雪多,自然天气也会冷得厉害。
谚语说“出伏雨,立冬雪”,出伏下雨,预兆接下来将会多雨水天气。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雨多,不仅气温会下降的非常快,给人一种秋天很短的感觉,冬天也会提前到来,说不得立冬时就会飘起雪花。
出伏落雨满河塘,秋后从来一半收
虽然说,出伏下雨对气温的下降有所帮助,让人们可以尽快摆脱“暑热”,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但对地里的庄稼来说,可能就是不那么的友好了。出伏后很多谷物开始渐黄,需要进行成熟前的“晒秋”,来促进谷粒的饱满和颗粒千重的增加。如果雨水过于充足的话,会导致作物贪青晚熟不说,连续的阴雨天气,还会降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的籽粒饱满,产量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那出伏不下雨,又会怎样呢?有哪些预兆呢?
出伏无雨,百日无霜
“百日”,就是一百天。一百天之后差不多已经到了初冬时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出伏这天不下雨,那后面雨水会比较少,到了初冬时节都还没有“秋霜”落下。预兆当年秋季的整体气温偏高不说,冬天也会比较暖和,可能会是个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