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韩国17岁少年疫情去世?检测7次为阴性?
随着病毒传播的范围和数量逐渐扩散到全世界,病毒逐渐也会发生变异,比如抗药性或者对冷热的敏感程度以及其他的可能,这件事可怕的不是检测7次也没查出来,可怕的是在于病毒是否已经进化到现有的检测方式无法鉴别,现有的治疗方法是否还有效果,以及是否有更多的人和此人一样感染了病毒但是自己不知道,也没有查出来,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特征是否改变。
现在有没有好的检测办法提前知道自己在未来几年内可能面临的死亡风险?
一项颇具争议的新研究显示,一项追踪14种不同生物标志物的血液测试比任何传统模型都能更好地预测一个人在未来10年内的死亡风险。虽然距离临床环境的广泛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它还是有可能成为人类药物试验中的死亡率替代终点。
这项前瞻性血液检测追踪了研究人员发现的14种跟全死因死亡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参与鉴定的生物标志物并不是跟特定疾病相关而是代表一般的健康状况,诸如脂肪酸代谢、炎症和糖酵解的标志物。
研究人员对44,000多名来自各年龄层的受试者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测试得出的预测死亡率得分在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都是准确的。
不过这项研究存在一个局限性,那就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拥有欧洲血统的人,这意味着在进行任何临床应用之前研究结果还需要在其他种族中得到验证才行。
这种血液测试的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它可以作为临床研究中代表总体死亡率的替代终点。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临床试验显然无法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来涵盖总死亡率终点,因此该测试可用于生成评估药物潜在疗效的总体死亡率评分。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由于常规临床试验的持续时间和病例数量有限,所以显示(降低)总死亡率终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行的,但它却可能被用作老年人临床试验的替代终点。”
来自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之一Eline Slagboom也表示这项测试的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对老年患者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国家卫健委回应是否低估***死亡人数「疫情流行和快速传播期,很难准确判断死亡率」,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国家卫健委回应的木问题。我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国家卫健委对这些事情的统计数据代表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特征性指标。抗疫斗争是全体人民上下协力共克时艰!每个人都相信我们会赢得胜利,前提是信息共享时效,针对性举措达到共识,四面八方齐心协力。否则谣言泛滥成灾,困惑加剧并存困慌,真消息被阻断,小道消息成了信息来源。希望科学手段雷厉风行!
让专家闭嘴吧,先去看看医院住院楼的老人孩子,去看看火葬场里的排号,别说什么大号感冒,流感也会死人之类的话了,专家看看哪年的流感会造成这么多的危机重症住院的老人,也别说哪年冬天都会死老人之类的话,你见哪年冬天北方各地会走这么多老人。
我觉得这种回答方法是敷衍塞责,不负责任。
当前,疫情在快速蔓延,有一部分老年患者甚至有个别年轻人成了重症,也有人没有抵抗住***病毒去世了,媒体也偶有报道,我们身边也曾耳闻目睹,这是事实,掩盖不了的。这种数据每天地方上应该上报,作为卫健委掌握这些数据对于指导全国抗疫,调配物资,制定政策,肯定是会有用处的。即使是国外,不是也在报道每天患病人数、死亡人数,我们就做不到了。
抗疫三年来,我们做出了巨大努力,也敢得了巨大成绩。不要在最后攻坚阶段做的不好让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