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8名攻顶队员完成了中国第七次珠峰测量,有何意义?
很多基础研究是没有直接收益的,但必须有人去做,这是大国的责任。
目前无人机也飞不到那个高度,有人驾驶飞行器无法降落,而遥感测量还做不到准确——不然直接卫星就行了。
谢邀
今天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这次测量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得出珠峰峰顶的三维坐标,这里面也包括高度、平面的数据,同时也得到珠峰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综合确定珠峰的精确海拔高程。
这一次跟以往测量有所区别,5G网络已经架设到6000多米了,可以实时地把数据传下来,传到数据中心,测量完成后数据处理和分析大约需要2到3个月。
我认为珠穆朗玛峰做为世界最高峰,最高峰达8844米,它的高度变化,气候变化都对观察地球环境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为珠峰的高度及人为干涉性小等因素,很容易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2005年曾经测量过珠峰,如果跟这次测量数据做对比,就能做为这十几年气候变化的一项研究数据。比如说测量珠峰高度低了,矮了,或者没有变化,都能很好的判断地球的地质活动变化。对研究地震等自然灾难起到重大作用。
还有观察珠峰的雪水融化程度,大气污染程度,相信地球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能在珠峰上找到痕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具体高度也是世人一直关注的话题,2005年时,我国国家测绘局测量了它的岩面高度为8844.43米,时隔15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于5月27日上午11:00到达珠峰峰顶,测量了它的新的高度,之后开始下撤,但目前还没有公布其具体高度数值,预估公布珠峰高度的时间会在两三个月后,因为还需要一些修正等技术处理。
这是我国第7次对珠峰高度的测量活动,我国登山队于1960年5月25日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之后我国的测绘工作者分别于1966年、1968年、1***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其中1***5年和2005年的测量影响最大,1***5年时我国测量队测得珠峰的颜面高度为8848.13米,顶层冰雪厚度为0.9~1.4米,之后8848.13米也为世界各国及组织所公认,2005年时我国又测得珠峰的岩面高度为8844.43米,这一高度又为国际所接受和使用,15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对珠峰高度进行测量,凭借更加精准的仪器,相信其数值应当更为精确,已经有专家声称这次测量将是“有史以来最为精确的珠峰高度数值”。
这里说一下一个现象,就是我们若对照一下上面提到的前两次测量的珠峰高度,会发现珠穆朗玛峰好像变矮了,岩面高度从8848.13降到了8844.43米,貌似下降了3.7米,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了,这两个数值的不同是由于1***5年测量时算上了峰顶岩石上面冰盖(又称雪盖)的厚度,而2005年测量的数据为峰顶岩石面的高度,当时上面的冰盖厚度大约为3.5米,如果说珠峰降低了的话,那么大概也就降低了0.2米的冰雪厚度。
这样看来,珠峰的实际高度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那我们可以说珠穆朗玛峰一直就是这样的高度吗?也不是这样的,因为从地质构造上来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其实一直是在增长中的。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而喜马拉雅山脉又属于青藏高原,这一带的地形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共同影响,在2.4亿年前,青藏高原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但是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开始向北移动,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印度洋板块钻入了亚欧板块之下,青藏高原开始形成,在大约80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了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的隆起,一些高大的山峰开始形成,珠穆朗玛峰也很可能是在这一段时期开始崛起的。
目前整个青藏高原仍在抬升之中,特别是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抬升幅度比较明显,***学家认为在距今1万多年前,这一带的地形抬升进入了加快的阶段,如今平均抬升速度为每百年增加7厘米,但个别地区百年中的抬升高度可达一米以上,特别是喜马拉雅山的东西两端,增高幅度比较明显,珠穆朗玛峰也仍然在增高中,有人认为,其每百年后增加30~60厘米,所以现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并非其巅峰状态,今后它还会变得更高。
参考资料:
《北青网》5月27日文章《珠峰第7次高程测量成功登顶》
《环球网》5月27日文章《珠峰登顶队员已经下撤,珠峰新高度公布还需两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