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什么是庚日

三伏是什么时候?

三伏天一般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特别潮湿炎热的日子。所谓说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的“三伏天”,“伏”意思就是天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就是应该常在家里。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这个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是在阳历的七月中下旬到八月的中上旬这三四十天时间。每年入伏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具体从哪天开始,一般是需要查历书来决定的。简单的可以用“夏至三庚”这四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时间。

三伏天具体是指什么时候:

什么是庚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三伏天是在夏至的第三个庚日算起,这算是头伏,他基本上是固定的十天,二伏有的年份是十天,有的年份就是二十天,末伏也是十天;

2.三九是在冬至之后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周期,三九是在冬至后19到27天,到三九、四九的时候就是最冷的时候了。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而且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什么是庚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的第一个庚日是怎样来的?

从夏至这天算,是天干什么日子,往后推那天日子有庚字,这天就是第一个庚日,从第一个庚向后推十天一个庚(因天干是十个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到第三个庚日这天开始进入第一伏第一天。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 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丁日指哪一天?

甲日乙日丙日丁日分别是指从一个月的1-10日为甲日,11-20日为乙日,21-30日为丙日,下一个月的1-10日为丁日。根据天干地支的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什么是庚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