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寡妇年,倒春寒”,有没有道理呢?
谢谢邀请。农村俗语有多数都以押韵,顺口或叫顺口溜的方式传续下来,而且多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有些确实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现代人更应该理性地看待农村俗语及古文化。在吸取其正确的精华的同时,剔去其错误的,糟粕的成分。这样比较好一些。这里说的寡妇年,正确的回答是,在一年的正月里,没有出现立春的节气,而且在这一年的腊月里,也没有出现立春的节气,那么这一年就称为寡年或寡妇年。寡是少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年的头尾都不出现立春的年份,相对说来不多。倒春寒就不解释了,多数人都能理解并都经历过。至于寡妇年与倒春寒则无必然联系。只是在寡妇年的前一年冬天,出现了明显的暖冬现象,而且在本年的雨水,惊蛰之间又出现了过热返常的现象,才容易出现倒春寒。这句俗语主要是为了***农业有关的气象,但不完善,或许不正确。这里顺便说一句,在寡妇年不能男婚女嫁,也是经不住事实检验的。
有道理。老话都是这么说的。
今天大年三十,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预示一年生长的季节开始了,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
狗年最后一天立春,导致2019年农历猪年没有立春,今年即被称为“寡妇年”,也叫“黑年”“滑年”“流年”等,我们这里称“无春年”。
古人根据太阳自转的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完成农事活动。立春以后,春天渐至,气温渐高,万物复苏,农人也忙到犁田耙地,春播春种。俗话说得好: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
现在,我国***用阳历(公历)与阴历(农历)共用的时间,这就会出现阴历与阳历出现误差,这误差情况便会导致在一些年份会没有立春,被人称为“寡妇年”。
“倒春寒”是指一入春季,气温会上升,天气回暖,可是在春季末尾会突然出现的大规模降温,这种天气现象便被称为倒春寒,就是民间说的“三月一场桃花雪”。
有趣的是,历史上大部分的倒春寒天气都出现在“寡妇年”的年份,古人于是把“寡妇年”与“倒春寒”联系在一块,“寡妇年,倒春寒”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国家以农业为根本,民以食为天。食物从土地中来,而土地的收成要依赖于天气,天气的好坏往往决定年成的好坏。在“寡妇年”的年份,由于没有立春这个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往往认为此年不吉利。倒春寒的天气,低温会冻死冻伤农作物,严重影响各种庄稼的收成。于是,古人觉得“寡妇年”不好。
而且在“寡妇年”年份,按民间习俗,青年男女不宜结婚。依旧俗,今年2019年农历猪年为“无春年”,不宜婚配。
特别是有待嫁女儿的人家,在“无春年”,一般不会嫁女儿,嫁女儿,怕女儿以后成寡妇,或者生活不幸福。这种婚俗不可信,其实是典型的迷信思想,纯属无稽之谈。
农村俗语“寡妇年,倒春寒”,有没有道理呢?
一直以来,关于“寡妇年和倒春寒”的俗语特别多,这两种现象都是人们比较讨厌的事情,所以常常会把这两种事情联系在一起。本身一个是年头的说法,另外一个是不好的气候的说法,连在一起就更加证明了年头的不好,在民间广为流传。
寡妇年:其实就是说的是当年立春不在新的一年里,比如2019年的立春是在农历的大年三十,立春没有出现在农历新的一年里,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年,在北方一些民间百姓的口中常称这种年头是‘无春年’或寡妇年。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还有就是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所以少了春的年头自然联想到少了男人,所以民间都相传,寡妇年的年头不好,最不应该结婚。其实,这些说法只是人们自己联想的说法,年头好坏和有没有当年是否立春是没有关联的。倒春寒:是指在春天的时候,本来应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气温应该逐渐提升的季节,可是因为自然气候突变或季节延迟导致了春天发生了大幅度降温的情况,春天降温会造成农业大面积的受灾和损失。这只是关于自然的情况。而在关于倒春寒的说法中,很多是用冬至或三九天的天气来推算是否会出现倒春寒气候的说法,一般是如果当年的冬天在冬至或三九、四九应该冷的时候,天气很暖和,那么就证明是发生了四季的延迟的问题,该冷不冷,所以自然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至于和寡妇年之间的联系,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的,只是人们认为寡妇年的年头不好,所以推算天气容易发生气候突变,自然会产生倒春寒的现象了。
农村俗语“寡妇年,倒春寒”,大家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欢迎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