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谢谢邀请。关于三伏天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干支纪年法和五行生克之理,我尝试解读如下,供您参考。
1.夏至三庚数头伏,末伏立秋见庚算。说白了,就是从夏至开始算,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开始,也就是初伏。比如今年2020年是6月21日夏至,往后数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庚申日,即为初伏。以后每隔十天一个庚日,中伏26日,末伏8月5日,很快就立秋了。
2.为什么以庚日来论伏。这个涉及到干支五行生克之理。所谓“伏”,就是伏藏、躲避之意。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就是伏天,也就是火旺的时候,要藏伏不出之意。但马上立秋将至,五行金又进气。所以立秋是从炎热的火到肃杀的金交接,在此之前,金要先伏藏起来,避免和火正面冲突,以免受克。所以,“金畏火克,故至庚日必伏藏。庚者,金也。金气伏藏则火益炽,三阳数也,故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
3.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同理,三九计算方法也相似。从冬至开始算,第三个壬日就是初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的开始。壬水为寒冷,水旺之极。然后是二九、三九。以后就是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了。
有此观之,我们老祖宗的干支纪年,处处体现着五行生克之理和对大自然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
以上就是有关于我的全部分享,我是释缘国学的王释缘。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用,欢迎关注、点赞和支持,谢谢。
老话常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便是三伏天,最冷的时候则是三九天。虽然这几天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都飙升,很多人误以为已经到了三伏天,其实剧了三伏天还有一段时间。那么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呢?
农村老人常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从夏至开始算,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的第一天。在古代用天干地支合来记载时间,三庚的庚是十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中的第7个字,每十天重复一次。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在这一天时,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古代“四时八节”的一个节日。
在知道三伏天是如何计算的后再来看三伏的划分方法。头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一共十天的时间。中伏是从夏至后到第四个庚日开始,结束的时间则是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也是十天的时间。由于中伏的天数并不确定,有的年份为10天,而有的年份为20天,所以三伏天的天数也不同,30天或40天。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年的三伏天的时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所以头伏是从7月16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中伏是从7月26日开始,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前一天有20天的时间,所以中伏结束是8月14日,末伏是从8月15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可以算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三伏天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虽然大多数都知道三伏天这段日子,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起。所以下面咱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计算三伏天的时间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从夏至开始算起,有“夏至三庚”的说法,即从夏至日开始,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因为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轮到一个庚日,循环一次,周期为十天,每一个庚日相隔十天。但是在夏至和立秋之间有可能会出现五个庚日,所以三伏天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三十天,而是有三十天和四十天两种可能,多出的十天会放在中伏。
就比如说今年,因为夏至日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所以三伏天的时长共计四十天。从夏至日(6月21号)开始算起,第一个庚日为6月26号,第二个庚日为7月6号,第三个庚日为7月16号,从这一天开始入伏,之后经历四十天时长的三伏天,到8月24号出伏。
答:请看👇
1、三伏天,夏至之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十天算一伏(中伏有十天和二十天)
2、立夏,第3个庚日后十天,就是初伏开始。
3、初伏之后就是中伏,中伏有时,有时二十天。
4、中伏之后就是末伏,三伏天有的年份是三十天。
5、三伏,也会有四十天,天数的多少,由中伏决定。
6、在立夏跟立秋之间,有时会出现第五个庚日。
7、如果这一年有第五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二十天。
8、无论中伏多少天,立秋过后才会到末伏,这就是三伏天的明显划分。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农村老话常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这伏天就是夏天最有标志的天气了,而“伏”最浅显的理解就是“趴着不动”,伏天在家不动就是最佳的过夏天的方式。而在我们农村的说法中,“伏”指的是一种“热邪”,以往的人们在这三伏天里最容易出现瘟疫,从而生病死亡,所以认为这三伏天是最危险的天气。
而既然有了这三伏天的说法,自然是有算法计算出这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可以人为的做好准备。这一点古人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在一本历法书上对三伏天的算法上写道“夏至三庚”,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到了三伏天。而这就要用到我们农村的老式农历日历了,上面就有日子的天干地支纪法。具体也可以去搜索下农历日历。2020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也就是五月初一,从这开始,五月初六是第一个庚日,五月十七也就是小暑那天是第二个庚日,五月二十六就是第三个庚日,也就是说7月16日,今年三伏天的头伏就开始了。
而近些天的天气就让我感觉像入伏了一样,又湿又热,实在不舒服。因为气象中心就已经播报从六月上半旬的天气会以降雨为主。于是南方的雨水天气就没停过,而且雨势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我们安徽南部也被波及,连着今天已经下了整整三天了,然而温度不减,加上过段时间又要进入梅雨季节了,气候可能会更加恶劣。
虽然来说三伏天只是我们民间的一个说法,而且时间上每年也会不同,但至少说明夏季最炎热的一个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尽管没什么科学依据,但也大差不差,这就是我们古人积累下来的经验。
所以今年的三伏天的日子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你们了解了吗?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再过五天就是小暑了,原来我以为小暑就是进入暑期,暑期就是三伏天,我把小鼠当成了初伏,而大暑是最热的时候,我就把大暑当成了中伏。后来才知道小暑大暑是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三伏天不在二十四节气以内。记得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进入小暑天,虽然还不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但是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所以那时候,小暑过后,村里有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不顾大人的训斥,就会跳到河里去洗澡。
2020年6月21日是夏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也就是七月十六日,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从七月十六开始进入头伏,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正式拉开帷幕。入伏的第一天,在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其他地方的习俗我不太了解,我们胶东地区农村入伏的第一天中午,就是家家包饺子吃。
多少年来,胶东地区一直流行着入伏饺子立秋面,谁家不吃就是王八蛋这个说法。为了不当王八蛋,谁家也要吃这顿饭。小时候每到入伏和立秋这两天,我都特别感激这句话,我总在想,如果没有这句话,我妈一定不会包饺子给我们吃。习俗延续到今天,我个人理解是那个时候农村都很贫穷,为了能吃上顿饺子,乐观的人们才想了这么个说辞,为的就是在贫穷的日子里面改善一下生活,让生活有一点点的色彩。
过去的农村比较贫穷落后,进入三伏天以后,很多吃的东西容易发霉变质,但那个时候没有冰箱,聪明的农村人有自己特殊的冷藏办法。我记得那时候,我们附近几十家人家都吃一眼井里的水,夏天的井水特别冰凉,菜园里长的黄瓜吃不了的时候,就从井里挑回冰凉的井水,回家以后把黄瓜放在冰凉的水里面。如果有掰开的黄瓜,整个屋子都会飘着那浓浓的黄瓜味儿。现在家家都有冰箱了,却再也闻不到那记忆中的黄瓜味儿了。
进入三伏天以后,蚊子也开始多起来了,特别是生活在农村杂草丛生的地方,蚊子更是特别多。如果说三伏天有什么习惯的话,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用一种好闻的野草驱赶蚊子。这种野草不是艾草,是一种长着长长藤蔓的野草,农村人去山里收割回家以后晾晒干了,然后把这些野草辫成长长的辫子,每天傍晚用刀切下一截,放在屋子中央点燃,不必担心这些野草会起火苗。奇妙的是这些野草只冒烟,却不起火苗。烟味儿很好闻,蚊子却受不了,我们这里的土话叫做呛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