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指?
三伏天具体是指什么时候:
1.三伏天是在夏至的第三个庚日算起,这算是头伏,他基本上是固定的十天,二伏有的年份是十天,有的年份就是二十天,末伏也是十天;
2.三九是在冬至之后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周期,三九是在冬至后19到27天,到三九、四九的时候就是最冷的时候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全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如2019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其三伏天是7月16日、7月26日、8月15日),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2019年立秋日是8月8日,其三伏天是8月8日、8月18日、9月7日),中伏是初伏和末伏中间的一个伏天,一般是十天,但是有时候由于有些年份庚日的变化,中伏可能是10天或20天。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伏天是指夏季的三个“伏日”时间段,即初伏、中伏和末伏,每个时间段均为十天左右,这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时节。在这段时间里,气温高、日照长、湿度大,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三伏天,为什么这么叫?有历史或科学依据吗?
伏是隐藏的意思,《史记》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而三伏天的第一天就是夏至往后数的第三个庚日,例如:今年的夏至(6月21日)是癸亥日,6月28日(庚午日)是第一个庚日,7月8日(庚辰日)是第二个庚日,而7月18日(庚寅日)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