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今天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传统节日,其实道教还有上元节每年的正月十五(天元),中元节每年的七月十五(地元),下元节每年的十月十五(水元)。中元节为地官赦罪日,也是拜土地、敬鬼神的日子,有些地方还要拜灶王爷,中元节少不了吃3食,吃面羊,因为“羊”通“祥”,代表着吉祥,在古代不是每家都有活羊吃,因此,人们用面捏成羊的形状表达美好的祝福。吃鸭子,因为“鸭”与“压”谐音,鸭子游在水面有压制阴水之象,寓意压阴、压邪之意。吃扁食,扁食与饺子形状差不多也是用面皮包陷,食用时一般带有汤水,这种食物有天地混沌之象,上下皮“包合”,象征幸福圆满。
一、吃羊面吉祥:推荐做法【蒸羊面灯】
准备200克面粉,2克发酵粉,少许白糖搅拌均匀,温水和面,分出一小份面用粉色饮料和面,把面和成面团后,放入盆中盖上盖子醒发20分钟。时间到了,将面团取出来,加少许面粉团成面团。
将面团捏出羊的形状,粉面团搓成细条卷成羊角,剪刀剪出耳朵、嘴,按上两颗黑豆当眼睛,剪出两只羊手抱一小盆当油碗,这手艺也不精啊,凑和着看吧,但寓意是很好的,大家一定也要试试看哟。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虽然这个节日国家没有放***,但它的习俗内蕴丰富,包含着我国与佛教、道教、儒家的文化理念。在我们当地,中元节又称“鬼节”,家家户户都杀鸭,购买祭品,祭祀祖先。有些家庭连续三天摆宴席,请亲戚朋友一起喝酒吃饭,七月十六日还要备鸭子回娘家。
我们这儿中元节的又称“鬼节”。习俗很单一,就是祭祖。
以前我们这儿本地人家族的祖坟都是在一起的,而且是按辈份排列的。每次上坟,一排一排,一辈一辈,再结合碑文,可以说一目了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动迁的地方越来越多,有些家族祖坟搬迁到公墓里,搬到公墓里就无法像先前那样辈份井然有序了,但中元节祭祖的习俗依旧保留,不曾改变。
以往祭祖需要蒸供摆碗,所谓“蒸供”,就是要蒸十五个大馒头,“摆碗”就是要准备五碗荤素不同的菜品,除此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酒、米饭之类的供品,上坟的时候,把这些供品摆在坟前,供先人享用。另外,还要烧些纸,给先人送去一些零花钱。
现在,随着文明素质的提高,祭祖也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绿色。大家都很自觉,不会在山上或公墓里烧纸,但有些人家还保留“蒸供摆碗”的习俗,更多人家买花上坟祭祖。
上坟祭祖都是在上午进行。祭祖之后,兄弟姐妹也好,亲戚朋友也好,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叙叙旧。这样祭祖活动就全部结束了。
七月半(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和注意事项?
__华夏大地一年有三个鬼节,唯“中元”鬼节不同于其它;清明、冬至俩鬼节,祭祀祖先是头等大事,就是为了给亡故亲人送衣、送食、送纸钱。而七月十五的“中元”鬼节,是以活着的人为孤魂野鬼做公益为前题,祭祀祖先只是一带而过吧啦。
__依据当地的传统说法(各地各不相同);农历七月为鬼月,上半个月以祭祀祖先为主,过了七月十五就不兴再祭祖了。过了七月十五,各县各府,各个角落就会有数不清的孤魂野鬼,五伤恶鬼,以及魑魅魍魉在流荡,希望享用一点人间烟火。这是我佛的慈悲之举,让那些无后世之人超度,无后之辈祭祀的,堕落在三重业海之中,大铁围山之内,十八层地狱之下的孤魂野鬼,五伤恶鬼,魑魅魍魉到阳间来享受为期八天的些许人间烟火。七月廿三一到,就将一一召回地狱,继续地狱之中的拔舌耕犁,抽肠剉斩,洋铜灌口,热铁缠身之苦。倘若有些没享受到人间烟火的孤魂野鬼,心有不敢,继续流荡,错过归期,最终只能投入飞禽走兽,卵湿化生的胎胞。
__过了七月十五,儿童、老人天暗下来后,尽量少窜门,少闲聊。青壮年晚上出门去,也会带各种避邪之物。部分慈悲为怀,一心念佛之人,在七月十五以后,天黑之前,到各个岔路口焚香、烧线、化经佛,供纸衣库。希望众孤魂野鬼多少能够分到一点。在七月十六至七月廿三的八天时间里,存善念,行善事,说善话,想方设法给于超度之意,让众鬼魂早日脱离苦海,重入轮回之路。
鬼节有什么习俗?
鬼节每年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据说七月份初一,地獄大门开鬼都放出来,因此是鬼的节日,这节是活着人怀念故去的亲人,给死去的亲人送钱,就是烧纸,希望它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好,不缺錢,南方送灯,希望他们去天堂,成神,总之先辈留下祭司日。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都有哪些历史和习俗?
每年我们中国的农历七月半就是民间习称的“中元节”,也叫“鬼节”。
七月半本是古代农作物丰收祭祖的日子,古人对农作物的丰收,常常寄托于神明,在这一天,古人举行像亡灵献祭的仪式,然后自己品尝劳动的果实,并祈祷下一年会有丰收。
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也称(鬼节)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故阴曹地府放出所有鬼魂回家乡团圆,在佛教又称为“孟兰盆节”,因为唐代推崇道教,所以“中元节”为固定节日名称。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晚上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病,所以称七月半为送鬼节。
在中国民间的习俗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城镇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原来烧纸和花边太“土”,满足不了阴间的生活需要,烧的是百元冥钞、纸制的金戒指、金元宝、手机、电视机、电冰箱、别墅、小轿车,更有一些孝顺子孙的还会给在阴间备受寂寞的老祖宗配备纸扎的小姐、小秘。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化。时代变迁,习俗也跟随着变迁,连人们历朝历代早已化着亡鬼的先祖也充分享受到现代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