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15有什么习俗?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以下是其中一些习俗的介绍:
张灯结彩: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在唐代,元宵节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更是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以上习俗在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北方人过元宵节早上要吃水饺,放鞭炮,白天闹花灯,秧歌,高跷,腰鼓,划旱船,舞龙舞狮,好不热闹。晚上,处处张灯结彩,猜灯谜赏花灯,放烟花吃元宵。
正月15是什么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扩展资料: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中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中国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如今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每个代表的含义都会不同,也会举办许多热闹的活动,带来无限乐趣,那么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还被称为是灯节或者元节等,属于中国非常传统的节日之一。因为正月是属于元月,然后正月十五正好是首个月圆之夜,因此被誉为是元宵节。这个节日形成有着很漫长的过程,据说曾经在西汉时期,正月十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不过真正把它作为节日,应该是在汉魏之后,同时它的习俗和佛教东传会有一定的联系。就在元宵节当天,一直都保持着吃汤圆,赏花灯和放烟花等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