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芒种之众

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及寓意?

其实葬花很简单,怕那些花糟蹋了,埋在土里干净,看了那些落花,想到身世,黛玉是多愁善感且诗意的一个女子,所以说原因就这样。

不过第一次是宝玉读西厢时,恰巧碰到了葬花的待遇,两人便一同读西厢,第二次是芒种节,众姐妹都去园中送花神,欢笑玩耍,唯有黛玉,知道花神退位,百花都要凋谢,不胜感伤,便自去葬花,不让它们流入脏臭的地方污染了。

1、黛玉有过两次葬花,第一次葬花,是在第二十三回。

芒种之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黛玉进大观园不久,葬花时候二人共读《西厢记》,且用《西厢记》里的话互相打趣,实际上也是暗示心意。

那时的黛玉葬花,虽是伤感于春光易逝,但更多的是和宝玉看《西厢记》有了心灵的共鸣,有了对爱的希冀,当宝玉情不自禁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的时候,黛玉听见宝玉这样的话,黛玉是又羞又怒,但心里还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心情十分复杂。

黛玉嗔怪宝玉,要去告状,结果宝玉吓得收了心思,一次表白不了了之。黛玉看到他这样,心里还是有些失望的,也就用《西厢记》里的戏语回了他“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意思是宝玉不敢担当之意。即便这样,黛玉也明白了宝玉的心意,所以心中是欢喜的。闹过以后二人一同把落花埋进花冢。

芒种之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第二次葬花,黛玉是在十分伤感的情绪下进行的。

第二十七回:黛玉一整天也没看见宝玉,知道政传宝玉前去,不放心前来怡红院察看,未曾想晴雯误听没开门,加之薛宝钗也在,而且听闻俩人说笑,错疑宝玉。以为宝玉将她拒之门外,伤心之时,想起自己的身世,回去之后独坐,加上雪雁紫娟没人问她,所以更加伤心。

所以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在极度痛苦的情绪下产生的,这时她的感觉是孤独无助的:双亲的离世,让她成了孤儿,无依无靠、寄人篱下。贾宝玉的丫头不给自己开门,自己的丫头雪雁和紫娟也不安慰自己,独独牵挂的宝玉,却和宝钗一起说笑,没有人理她。于是在这种心境下《葬花吟》应运而生。

芒种之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因:她心底柔软善良,对待且自比花草,绝不愿她们沦落成泥碾作尘,所以要找一个肃静干净的地方安葬,也是对内心孤寂且清高的写照。

寓意:黛玉葬花意在怜花惜花。她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者被人无情践踏,其实,这里是以花喻人,怜花实际上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因她自己常年体弱多病,她担心自己的生命哪一天就会象眼前的花一样凋落,所以惜花无疑就是尊爱自己,尊爱自己的青春,尊爱自己的生命。

第一次葬花,黛玉与宝玉巧遇。那时,宝玉将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埋葬在水里。飞花逐水流,流淌的是宝玉那淡淡的愁绪,及其她对于美好生命的怜惜之情。

第二回的葬花,去怡红院,丫头们拒不开门,黛玉又闻得屋子里传出宝钗笑声,立马就触发了她客居他乡伤心点,因此悲伤得欲罢不能。

想想,六岁时入了贾府,孤身一人,父母双亡,身边有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婚姻之事又无人替她做主。她的命运,就如同满地的落花,漂泊无依,却无人前来爱惜。

唯有自我珍重,将花儿幻身自己,将自己看作花儿,一抔净土掩风流,也让内心的痛苦随土而化。

这也就是黛玉两次葬花心路历程,第一次,她对爱情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第二次,去而只能在悲凉中哀婉着自己的身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