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打雷遍地是贼,济南雷声好大!此俗语何意?
今年年成不好,秋雨绵绵一直不停呢。可能还是以前没有秋收人们吃不饱,只能偷盗来度过灾荒。现在科学条件好了,淀粉都可以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所以用不着偷盗。若非生计所迫,谁愿意为匪为盗呢。
祈祷吧!太阳☀️快点出来,天放晴,庄稼收种。
这个秋天让人忧心忡忡。俗语“八月打雷遍地是贼”,不是迷信,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说明八月打雷是不好的天气现象,可能会造成灾难,从而让良民沦落为毛贼。
十月三号晚,农历八月底了,竟然还打雷和连绵雨,据说有地方变压器被雷击了;十月六号,农历九月初一,气温12到14度。这天气真让人没法乐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辛苦半年,虽然秋收大忙很劳累,也有收获的喜悦。但是,连绵秋雨,会破坏收成。
这几天走近农村,看到南山的柿子还是青涩的,往年这时候,树上好像挂满小***。
看到景区的桂花也没开,可能因为天气不正常。
农民把玉米摊晒在马路上,几乎都发霉了,可能还没晒干,这又淋雨了。不知道得有多少黄曲霉素。
朋友给一包大蒜,奇怪,好像烤过,很多黑皮,猜想是经过烘干。可是田里有多少大蒜啊,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烘干?但是不干的大蒜容易坏。
看到朋友圈有人利用国庆***期回农村帮助秋收,用盆盛放摘下的玉米棒,像拖船一样在积水里运输。可是这样收回的玉米再经历下雨天,得霉成什么样?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这些农村谚语啥意思?
今天是9月22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也是我国的农民丰收节。秋分后,北半球开始变得昼短夜长,气温开始慢慢下降,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两天恰好我们当地就下起了雨水,这个降温还是比较厉害的,对比前几日,明显没有人敢穿短袖了。
到了秋分,在过去也总结出了和秋分有关的农村谚语,比如“秋分响雷,遍地生贼”,那么这样的农村谚语是不是有道理呢?其实很多农村谚语都是前人劳动经验的总结或者对自然规律变化的总结,还是比较靠谱的,最起码可以说清一种现象,这句谚语也不例外。
到了秋分,已经过了响雷的气候,如果在秋分还有雷电、雷雨天气,这充分说明气候出现了异常,对于正值秋收的老农来说,是不吉利的,严重的话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造成粮食紧缺。在以前生活不好过的时候,灾年会导致人被迫成为贼去偷其他人地里的庄稼,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即使真的秋分响雷了,也不一定遍地生贼。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秋分响雷,气候异常后,原本该很多农作物害虫寿终正寝的时候,它们却因为外界气候变化,越来越多了,对农作物的收成造成了损失,也成为了遍地的“贼”。
总的来说,秋分响雷是一种气候异常的表现,而且遍地生贼是间接说明了秋分响雷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虽有夸张之意,但也道出了一种现象,因此,大家还是不要听见秋分的雷声为好。
24节气是我国科学史上一大成就,是智慧的文化遗产,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影响世代人类的衣食住行。
秋分的“分”可以理解为“半”的意思,这里的“分”,将24小时一分为二,昼夜时间等长;将气温一分为二,由热转凉;将秋季一分为二,秋分的到来表示已经过去半年秋季。书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三候中的一候为雷始收声,二候为蛰虫坯户,三候为水始涸。那么秋分响雷会有什么后果呢?
随着秋天的到来,各种庄稼开始陆续成熟。收了南瓜收玉米,收了玉米收芝麻,收了芝麻收花生……一样接一样。此时不管已***收、待***收或者是已播种、待播种,都不适宜多雨。已经***收回来的粮食需要晾晒,晾晒不及时容易发霉变质。还在地里干浆了的大豆、稻谷等,遇到多雨会导致发芽落果等而减产。秋分前后也有需要种植的作物,如果雨水多,土壤容易板结等,不利农作物生长。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意思就是秋分后出现雷雨天气,这里的“贼”一是指多雨天气庄稼容易招病虫害,庄稼被虫吃掉减产;二是指庄稼减产后,人们为了吃饱而做一些偷鸡摸狗之事。
秋分象征着天气逐渐转凉,秋分时昼夜温差大,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分别为12个小时。在这个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节气,也是农村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天南地北的人们都开始忙碌着秋收和冬种的田间劳作。那“秋分响雷,遍地生贼”,这些农村谚语又是啥意思呢?
秋分响雷
在秋分时,万物成熟在即,这个时候是农作物谷粒饱满的冲刺期。天气也一般应以晴朗天气为主,这样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便于农民收获粮食,而后的晾晒储存也需要有好的天气才行,这个时候最好就不要下雨了,更不要天天打雷下雨了。当秋收的粮食,收获归仓后,紧接着就是北方冬小麦播种的季节,这个时候下雨不利于人们下田播种,长久以来,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过去人们也长期通过对天象变化的实践总结,得出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农村谚语老话。
遍地生贼
在古代,生产技术落后,不像现在春收秋种每个阶段都是机械化操作,更没有什么天气预报做后盾。过去,秋收的季节多依赖于天气,因此,农业靠天吃饭在当时很是普遍的现象。在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有的人家人口众多,当年的生产的粮食又不够全家人吃喝,就只能在秋季秋收前后的雨水天,铤而走险到其他人家的庄稼地里盗取没有收获的粮食,问题中所提到的“遍地生贼”也是这么来的。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这些农村谚语,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不合时宜的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报成了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规划制定自己的秋收***,以避开雨天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大部分国人的家庭早已摆脱了温饱问题,就鲜有人会去盗取别人家地里的粮食了。但是,这句“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农村谚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农耕生活的开展,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其中。因此,在理解这些谚语时,要站在当时的语境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