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的来历和传说?
元宵节的来历: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说法,所以他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从此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 平吕 而设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上元的意思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夕节、灯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元宵节再次掀起热闹的氛围,家家户户都挂起喜庆的花灯一起来庆祝这个欢快之夜。
小朋友们拿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和家人一起到街上去走百步,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都一起来猜灯谜、看花灯、赏月景 ...... 有些地方还增加了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表 演活动,到处都是一派欢乐的景象,好不热闹
元宵节习俗的来历和传说: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舞狮子
元宵节的确切来历你知道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的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现在在我国的南方,还有宵夜的说法,就是野餐的意思。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的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了,然而年味却越来越淡了。一些地方很难看到这种热闹的景象了。不过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习俗,在河南的南阳,信阳的新县一带每逢正月十五,仍然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脚,划汉船,猜字谜热闹景象。古老民间风俗是中华文化瑰宝,希望民间习俗能继续传承下去。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祝愿大家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欢度元宵佳节。过把元宵又一年哪,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