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权贵名利险中求

太医不用阉就可进皇宫,既有官职又有俸禄,为何没人愿意当?

不是不愿意当,而是你想当却没有机会给你。

据记载,古时太医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太医,你必须要先成为本省名医或有举、贡、生、监等职衔。获得职位之后,就可以进入太医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有考试的,主要考的是《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等你通过了考试之后,你才能成为一名准太医。


注意,这只是准太医,相当于我们现在医院的规培生。 考试通过后还要经历考察,考察阶段主要看的是医术,一般考察的时间是一年左右,等你过了考察期之后,那么你就成为了一名太医。

权贵名利险中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一套流程下来,没个四五十岁,基本上成不了太医。 与此同时,太医给皇帝看病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

据记载,给皇帝看病的时候,一般是多名太医一起为皇帝看病,经过诊断,然后分别开出自己的方。 这所有的方中,只有一个方会得到皇帝的认可,确定了药方之后,才开始煎药。

煎药的时候,太医要在场,并且还有太监陪同。药一共会被煎为三份,一份是给太医,一份是给皇帝随身的太监,一份是给皇帝的。

权贵名利险中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记载,“诸合药供御者,在内诸省,省别有长官一人,并当上大将军卫别一人,与殿中监、尚药俸御等监视,药成,医佐以上先尝,然后封印,写书本,方后具注年、月、日,监药者扁署名,俱奏。饵药之日,尚药俸御先尝,次殿中监尝,然后进御。” 只有当太医和太监喝了没事之后,皇帝才会服药。

整个看病的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一步都是有专人记录在案,以备以后的查阅。因此,对于太医来说,一个不小心都可能性命不保甚至连累家人!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古代,太医的待遇如何呢?

低的吓人!

权贵名利险中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拿清朝作为例子,按照规定,太医院的“院使”,正五品的官员,月薪是每个月三两银子。一般的御医,官七品,月薪是二两左右。至于医士,类似于御医的助理,工资是每个月一两五。

题目有失偏颇,并不是不愿意当,而是因为太严格导致没有几个人能选的上,也正是因为人少了,大家就误以为别人不愿意当太医,这是个意识上的错误!


像素记得此前看过许多的网文他们总结的一个“道理”,就是当太医风险系数太高,治好治不好都有可能让自己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刀下之鬼”等等,所以都不愿意去当太医,说的头头是道。

但,真的是这样么?非也!大家都想当太医,甚至挤破脑袋都想去,因为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历朝历代对于太医的要求都很严格,可以说千万人之中才能选出一个来,且必须是各个专科领域之中的佼佼者。这样子就直接造成了太医人数少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大家才会觉得那些医者们“不愿意”甚至“抗拒”成为太医,而更中意留在民间悬壶济世,但这是一个谬论。

毕竟太医为皇勋贵戚者看病的医者,那么不论是出于何种理由,能成为太医者必定为当代医者中最优秀的存在。这也是为何我说能成为太医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能获此殊荣,无论是对己还是对子孙后代都是有百利。


此外,早期王朝的太医多为官办的医学机构培养出来的专业的医官,他们大都出身太医世家,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太医是从民间选拔征辟而来,但也都是具有很高名望的医生。也就是说要成为太医的门槛极高,这一点直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形成一种大家都不愿意当太医的***象

而且,太医院类似我们现在的医院的,各个太医精于不同的科目,类似我们现在的“专科医生”。针对不同的病症由不同专科的太医接诊。同时也有一套严谨的流程保证太医的安全,基本不会出现网文上所说的什么治好病治不好病直接就成了刀下鬼的情况。



例如每次出诊,太医所写的药方都会交由太医院,经过多方商讨后确认后,才会交由御药院抓药,药渣等也会做到保留,并且在治疗完成后,都会写一个专门的报告留档。且流程是在多人的监督之下完成的,出了问题可以随时做到正本清源,这样子皇帝也不能因为太医治好没治好而滥杀太医

所以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别再被各类网文误导了哦~太医所有医生都想当,但是真正能做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受很多***剧的影响,实际上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当太医的人少,是因为严格,而并不是没人愿意去当太医。


通常在***剧里,我们可能会看到某个妃子就快不行了,然后皇帝抱着爱妃,急得不行,大喊“传御医”,然后就立马就跑来一个太医,用丝帕覆腕,一搭脉
,然后跪在地上就磕头,臣死罪。皇帝气的不行,饭桶一个,拖出去。立马又招来一堆太医进行会诊。一通各种祖传秘方、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用下去,根本没有半点疗效,都喊死罪。皇帝气的不行,一群饭桶,推出去全杀了。就在这时,某个小太监介绍个民间游医进来,“悬丝诊脉”之后,用了五毛钱特效药,病情立马转。皇帝一高兴,赏赐黄马褂。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太医不用阉就可进皇宫,既有官职又有俸禄,但是随时可能掉脑袋,所以没人愿意当。
古代的太医们要是知道***剧这么编排自己不知道会不会跳起来。


通常是数代或数十代的医学世家、某一医学流派的主要集大成者,才有资格进入太医院,进行医学的研学,然后为宫廷服务。比如明朝时太仓的娄东医派就出过9个太医,其中祖孙、父子相承的就有6人。


而且太医院的执业太医和我们现在医院的“专科医生”是类似的,每个太医必然会精于某一科,比如娄东医派出去的太医就精于疡科和儿科,通常都会有家里数代人不断验证研发的祖传秘方。所以通常给老百姓的医病的医生,大都是全科大夫,需要研究很多方子治疗不同的病症,可谓民间医生“百方治一病”。而太医则更偏向于专科研究,通常是一个祖传秘方打天下,也就是“一方治百病”。

比如在明朝,一个太医进宫“出诊”前,宫里会派宫中的当值太监和宫中老妇来太医院(局)来请太医。太医院的院吏要初步询问病情,并翻看此前此人的病例记录。如无特别指定,会安排该病人的“保健医生”和“专科医生”进行病情的初步分析和探讨。“专科医生”在熟悉病人的身体情况之后,跟随内官监太监、守宫门太监、御药局太监各1名,连同当值太监3名、宫中老妇2名,共8个人相陪。最后出诊结果出来后,太医写下药方交由太医院,多方再商讨后确认无毒副作用之后,再交由专人到御药局拿药抓药,最后药渣也要保留。整个资料期间,专职太医要定时来查询身体状况,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病好。由太医局宣布此次治疗结束,并把此案例专门写成一个报告留在太医院留档。

大家看了这个流程之后,才发现原来古代太医院的治病流程这么严谨啊,不比现代医院的流程差在哪里。


从***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各种不严谨,甚至太医给皇帝带绿帽子,然后被皇帝一怒之下***了的都可能发生。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看下这个“出诊”流程,是几乎不可能了。

入宫诊病流程虽然严格,但是所有治病的流程和结果都是在多人的监督之下完成的,而且有相对应的档案留档。这也就可以正本清源,皇帝也不会因为太医没看好病就可以胡乱***了。


文/炒米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