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别》曲调取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谁有这首歌的音频或者原本歌词啊,谢谢?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出家前所作《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ne Pond Ordway)(1824-1880)于1851年创作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这首歌曲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作为一首带有伤感色彩的歌曲流传于美国南北。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赴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于1914年写下此歌《送别》许幻园,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由于这首诗无上的艺术成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对它有所引用。
你见过或遭遇过的最荒唐的事是什么?
这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荒唐事,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懊悔不已。
那是我十八岁的时候,正值年轻气盛。一次我在家门口修围墙。半途累得不行,就放下铁锹回家里休息了一会。当我再次出来时,发现刚才用的铁锹不翼而飞了。
我环顾四周,发现我家的不远处有一个女孩子再玩泥巴。
那是我家附近伶倨家的孩子,七八岁的样子。脏兮兮的。
我过去厉声问她:你见我家的铁锹了吗?
女孩子见我凶神恶煞似的,怯怯低着头不敢吭声。
我更来气了,就大声地怒吼道:
这一片沒有别的人,只有你在这玩。你肯定知道铁锹在什么地方,说!
见我一直吼,小女孩吓得不敢抬头。
见她不说话,又不申辯。我更相信是她拿了我的铁锹。我索性不再理她,独自气冲冲的到她家院子里找了一遍。可是连铁锹的影子都没看到。
放***回村第一天,刚进门端起饭碗,就听见村口小石桥旁的李婶在骂娘。
“妈,李婶在骂谁呢?”我奇怪的问。
“别管她,谁知道她发什么神经。”我妈回道。
“她这个人就是这样。家里猪病了,都要赖到别人头上。”我爸插话道。
“猪病了?”我问。
李婶和杨叔以前都是食品站的职工。
食品站关门散伙之后,两口子弄起了副业。
加工大米、生产挂面、养猪、种菜……,啥赚钱做啥,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村里有很多人眼红,加上李婶小气吝啬,没少被人背后骂。
李婶家一年养三季猪,每次养二十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