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为什么不能说快乐?
首先,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五月五在古时候是一个恶日,所以用“快乐”来作为端午节的祝福是不恰当的。
其次,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投江有关,这一天充满了悲壮和纪念的意义,如果用快乐这样的词语,就显得轻浮和冒犯了。
第三,端午节也有一些恐怖的历史背景,比如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恶日、毒月,因为夏季比较热,人们容易生病,并且那个时候瘟疫比较流行,所以人们为了驱除灾害,在这一天里会吃一些带有黄字的食物,如黄酒等,还会在自己的身体上抹上一些雄黄酒,可以用来消毒,或者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还有的人们会拴葫芦和扫把,代表着可以延续生命,生活安康,可以将坏的东西或者是不好的事物,扫除出去。还有的会去***艾蒿,然后将它放在手腕和脚脖上,每到第一场大雨的时候就把它扔进河流中,寓意着将疾病冲走。这些都是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做出的努力。
最后,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祝福端午安康这样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应该尊重和敬仰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
端午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和挂艾草,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和怀念。
因此,端午节是一个凝重的节日,不应该用“快乐”来形容。
此外,端午节的由来和起源也与悲剧有关。
相传,屈原在楚国失势后,感念国破家亡,终于在五月五日投江身死,因此端午节也有“重于泰山”的说法。
因此,说“快乐”显得不太合适。
民间说法,因为端午节是许多亡灵的纪念日,包括屈原,伍子胥等,他们都是在这一天死去的,如果在这样的日子里还互相祝快乐,有点不合时宜。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开始是人们去除疾病,防止疫病的节日,但是这一天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了。因为秦国攻破了楚国,屈原忧国忧民,对前途感到非常的渺茫,他虽然有抱国的心,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报效祖国,只能用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所以这一天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为了纪念爱国亡灵的日子,如果用快乐这样的词语,就显得非常轻视他们,而且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所以民间一般不用“快乐”,而用“安康”这样的词语。
另外,端午节在古代其实不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节日,被称为恶月、恶日、毒月,因为夏季比较热,人们容易生病,并且那个时候瘟疫比较流行,所以人们为了驱除灾害,在这一天里会吃一些带有黄字的食物,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是因为据史料记载,端午节这一天,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因此在很多人看来,端午节是祭日,不能过于欢庆,互道快乐显得不合时宜。
安康代表着平安、吉祥、祥瑞,同样是种美好的祝福。
为什么有人说端午节不能说节日快乐?
今天是五月初三,很快就到五月初五端午节了。虽然居古籍记载,这节日最初形成与屈原无关,在屈原之前就有了,但却是一个恶性悲性的节日,并非是善性喜意的。屈原在汨罗抱石投江自尽后,后人们才硬把端午节与屈原扯上关系。因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人民敬仰他,为纪念他,祭祀他,把他与端午拉配上了。还发展演变成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赛龙舟原先之意是以舟船拯救,象征在捞屈原,包粽子投河喂鱼,其原意是让鱼虾龙不去吃屈原,其意很美好,其情很悲伤,试想想,是如此悲清的一个节日,能欢快的笑说,节日快乐,幸福美满吗?那就太不通人情世故了。
端午节门前倒挂菖蒲艾草,这也有个来由,明末农民起义中,有个叫张献忠的领袖,曾率义军多次入川,有一次差点遇害,多亏了一孤苦老妇搭救,才死里逃生,老妇为他寻药治伤,补养身体,伤愈后辞别老妇,对老妇说:”来日我张献忠要是得势,定将害人的老财主斩尽杀绝!”老妇问:“你怎能将我们穷人和财主分得开分得清呢?”“要真有那么一天,你就教穷人在大门上倒挂菖蒲艾草即可。”后来端午前夕,张率义军入川,下冷全军,凡见门上倒挂菖蒲艾叶的人家,都不得扰害,由此便成了风俗。如此之说,谁高兴得起来,说得出口,端午节快乐?一个总带点悲情惊恐氛围的节日,如清明拜祭一般,是需要很严肃隆重的,而不是要太高兴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