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治国无方、扰民有术”的皇帝?
这么“技术全面”的皇帝还真不多,顺着历史盘点一下吧!
一、与民争利的周厉王
周厉王是西周的第十代国君,是个十分残暴的君主,他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加严酷。周厉王非常宠幸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荣夷公唆使他改变了原有制度,把原来的山林、江河、湖泊和贵族占有的山林土地收为国有,不准国人使用。荣夷公派兵在道路上设关立卡,盘查来往行人,不准人们上山打猎、下水***,把人们***集来的果实、山珍统统没收。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这样一来,上至贵族、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毫无例外地蒙受了经常损失。周厉王的暴政措施,激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
二、神志不清的胡亥
秦始皇死后,赵高杀死了秦始皇钦定的皇子扶苏,拥立了胡亥。然后,在赵高的蛊惑下蒙恬、蒙毅兄弟,秦始皇的二十几个儿子,十几个女儿都难逃厄运。甚至和赵高沙丘合谋的李斯都不能幸免于难。最后,胡亥听信赵高的鬼话,自己躲在深宫纵情声色,对国家事务不闻不问,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终于,山东大泽乡的农民不堪沉重的赋税徭役揭竿而起,起义军席卷全国,胡亥全然不知。当赵高在朝堂上自导了一场指鹿为马的千古闹剧后,胡亥开始神志不清,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最后,权欲熏心的赵高唆使自己的女婿将只坐了两年皇帝的胡亥杀死,胡亥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
三、穷奢极欲的隋炀帝
隋炀帝逼父夺权,年号大业,本人志大才疏,凡事都玩的是大手笔。隋朝老百姓的苦难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乐,挖大运河,乘龙舟三下扬州,繁重的劳役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最后,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每次都是挥师百万、劳师动众,每次都是民怨沸腾、一败涂地。最终,天下苍生无以为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盛极一时的大隋王朝,三十七年走向灭亡。
四、豹房皇帝明武宗
明武宗是明孝宗的宝贝儿子,明孝宗是历史上一位贤明的君主,而他这个娇生惯养的儿子只会玩,而且玩的别出心裁。武宗即位后,重用八个宦官,号称“八虎”。武宗不上朝,耽于声色犬马,八虎之首的刘瑾则把持朝政,欺压百姓,******。后来,在大太监刘瑾的蛊惑下,明武宗修建了豹房,专供自己淫乐嘻戏。刘瑾生性凶残,在武宗的庇佑下,为所欲为杀死官员、百姓无数,京城之中***自危,无安宁之日。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谢谢奥伽邀请。中国历史上“治国无方”的皇帝不少,但爱胡闹瞎折腾,能把“扰民”当成职业长久搞下去的应数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2岁做太子,15岁继位做皇帝。在位16年的朱厚照治国理政一窍不通,扰民形式却五花八门。白天,他命令宫女和太监搬出桌椅到宫外广场,一溜排开设铺办展销会,他让宫女太监扮商家,自己
扮顾客巡视购物。夜晚,朱厚照换上便装走街串巷去敲百姓家门,见到好酒好菜顺手牵羊,见到姿色民女带回宫内,这模样简直就像鬼子进村扫荡。朱厚照“扰民”扰得最厉害的一次,当数“三禁”。记得有次朱厚照突发奇想去南方巡视,见到农家宰猪杀牛。于是,他便下令全国实施“三禁”政策,即不许养猪,不许杀猪,不许吃猪肉。理由就因为“猪”与皇帝的“朱”姓同音,皇帝朱厚照属相又属猪。犯忌,不吉利。无奈,明朝老百姓摊上这么个奇葩皇帝,实属无奈。
在我国的五千年历史中,有众多有为之君,为后世所敬仰铭记,也有很多昏庸无能之辈,为后世唾弃借鉴。但要说治国无方,扰民有术的莫过于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公元1100年继位后,任用保守派官员把持朝政,使朝廷言路闭塞,上下不通,而他自己却喜欢收集奇珍异宝,善于诗画创作,以及***项目。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导致朝廷上下***横行,民怨沸腾,以至于发生多处民间起义,如宋江,方腊的起义。后起义虽被扑灭,但他仍然不休修明政治,去亡羊补牢,乃至后面在整个国家体制仍然运行正常,仍然拥有大量有战斗力的军队的情况下,被敌***占领了首都。堂堂皇帝和整个皇族基本都被敌人俘虏去了他国,最后自己也悲惨的客死他乡,更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涂炭,酿成了中华历史上少有的耻辱,害人害己呀。他根本没有治国的本事,就不适合当皇帝,而更应该去当个书画家。
历史长河中“治国无方、扰民有术”的皇帝很多,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出名的。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秦始皇游南方病死后,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逼死公子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胡亥听信赵高谗言,丞相李斯遭到陷害,朝中忠于之士接连被害,秦二世胡亥还不知深浅,整日沉迷于享乐。
不仅如此,胡亥还苛政虐民,大量征发全国农夫修建阿房宫等各种大型建筑,农夫还得自带食物,除了常年的无偿的傜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以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为导火线的农民大起义,秦朝也随之走向毁灭。
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和秦二世胡亥及其相似,都将自己的兄弟姐妹迫害致死,都喜欢任用奸臣。杨广本想有番作为,三次远征高句丽无功而返,三下扬州游历,大肆征发农夫修建京杭大运河,增加百姓的赋税和兵役负担。
杨广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604年)至大业六年(610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百姓苦不堪言,隋末民变终于爆发。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起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起来。
夏桀、商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胡亥、杨广。
基本上每一朝开国皇帝都是明君,要不也不会有新的朝代了。
末代皇帝差不多都是昏君,天下大乱,各地揭竿而起,明君诞生。
这就是一个循环,盛极必衰,衰极,必荣!
黄帝的十大贡献?
1、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2、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3、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4、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5、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1.经过战争,和炎帝部落融合在一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2.消灭了蚩尤,是中华民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3.发明了打井取水,使人民从此喝上干净的水.
4.最先发现了人体的经脉穴位,奠定了中国医药的基础.
5.由于黄帝本人的高尚品质,禅让制影响了几代人.
6.最重要的,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历史,所以说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谚语“二月二,龙开头"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什么?
您说的是不是“二月二,龙抬头”!小编活了近40年,龙开头还是第一次听说,查找了一些资料似乎也都是“龙抬头”?
龙,这种被想象和定义的动物,其实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称呼龙为动物,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拥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龙一直是权利的象征,是一种祥瑞,可用来祈福!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数不胜数。封建时代,龙更是皇权象征。龙在中国传统生肖中也有排位——老五。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耕节又或者叫做农时节,顾名思义,这个节日有农业生产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事生产做的好,庄稼产量高,老百姓能得到温饱,有什么要比吃的饱穿的暖来的重要?为什么龙会与农业生产有关?这还要从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甲骨文”谈起,经专家考证最后认为:龙,其甲骨文字形和“电、雷”两字比较,龙字可视为“电、雷”的变形。龙字保留了闪电的弯曲状,又将表示雷声的符号“口”状移至弯曲处的终端,表示龙的口部。龙字中的口开口朝下,表示雨从龙口中倾泻而下。众所周知,庄稼要想获得丰收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适宜的温度,这里的水从哪里来,当时的科技水平制约了人的想象力:老百姓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做祭祀活动,只要虔诚就可以达到敬龙祈雨的目的。至于在二月二(春耕节、农时节或者龙头节)的祭祀活动,各地稍有差别,但其宗旨都是“祈福”,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差别也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可以在土地庙放鞭炮,敲锣鼓,办“土地会”;也可以给孩子剪剪头发(尤其在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一说之后,出了正月后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北方的很多地方,这一天还要吃猪头肉,不知猪和龙有什么关系,小编个人认为“解馋”应该是本质原因?
至于民间谚语,那真是举不胜举。有关于节气的谚语就有很多,例如: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春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当然有很多还和农业有关,例如:春分有雨是丰年;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又一宗;谷雨好种瓜……这些谚语用于科技发达的今天都不过时,这时真要感叹我们老祖宗真是如此的聪明绝顶!
正确说法应该是“二月二,龙抬头"!
这个谚语的由来: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百姓感激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其美好愿望借着“龙头节”一直流传至今!
各地的习俗不同。在南方,好像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人们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而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吃饺子、吃面包等习俗。
北方的人们你剪"龙头“了吗?新的一年,剪个新头型,喻意:"从新开始,从头再来!"。
最后,送大家一段祝福:
二月二,龙抬头,我的祝福先开头:
二月二,龙抬头,福运绵绵在前头;
二月二,龙抬头,好运多多在里头;
二月二,龙抬头,幸福吉祥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