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为什么会提出天圆地方的理论?
倒是有,不过挺玄的。
基本上都是哲学领域。
日月星辰是周转运行的。
《太平御览》引
杨泉《物理论》曰:
精气周流上方,
日月星辰等等皆出没有序,
圆滑流畅。
大地万物各有所成,
互不干扰,
题目说错了,中国的哲学家提出的宇宙理论是“天方地圆“,而不是“天圆地方“。这个理论是中国的老祖宗们对地球和天体即天文地理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而得出的学说的总结。这个结论告诉后人,地球是圆的,天(宇宙)是一个平面,无边无际。
古代人有一种刻意追求对称(或旋转对称)的情结,道家的太极八卦图是旋转对称的,佛家的“万”是旋转对称的,儒家追求中正典雅,方是中心旋转对称,圆是中心旋转对称的,这符合古人的审美,什么事物都要有一个中心,一个中轴,而且统治者更希望有个所谓的规矩,便于有效地控制国家,规对应圆,矩对应方。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中国古典建筑的名称及布局,或许能得到更深领悟。
中华民族的祖先很睿智,他们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个直径为一的圆形,周长为三,三为最小阳数,由此得出天圆的概念;一个直径为一的方形,周长为四,“阴贵不显而取其半”,则二为最小阴数,由此而得出地方的概念。圆以角度来度量,“天”的角度***用曲面坐标系;方以长度来度量,“地"的量度***用直角坐标系。这在国外也是几百年前才发展起来的学说,而我们的祖先数千年前就应用了,是不是睿智!
天以圆名之,地以方名之。天圆地方就成了古代的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总体认知论。它建立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的逐步认识之中。天和地,圆和方的概念,分别是矛盾体中对应的两个极点。人,永远站在中间由人从中观察其变化。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周而复始,过中复即变的宇宙体运动的总规律。在易经中,从先天图可以看到,起始的坤,(二进制數)为0,终止的乾,为63,(六爻卦本身自帶二進制數)复卦在中位为3二,坤O到娠31为六十四卦之阴,复32到乾63为阳。整过运行一周的过程,从阴极至阳极,在乾卦上九爻变化定后又开始新的下一个轮环。从大圆图和大方图上看,原点过半径画的圆和在二个半径长度构成的正方体比较反映岀天,圆,大。而地,方,小所有这些基本的认知后,古代的人就提出了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这个词语作为古人对宇宙整体的完美的认知。时至现代,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是从古至今有大智慧的。
古代山上的隐士都有什么本事?
隐士这一群体是很特殊的,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文化。人们觉得隐士大多都有本事,其实不然,因为出发点不同,有的只是为了修身养性,也有是厌烦了世俗中的种种,也有一些有本事的是欲擒故纵的当做隐士。
我们就来说一说有本事的隐士。
1、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人。常入云梦山***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是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皆是其***,孙膑与庞涓等人也是鬼谷子的***。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2、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当年上学那会《出师表》还记忆犹新,至于本事就无需多说了,《三国演义》看得实在太多了。至少在刘备到来之前都是在充当一个隐士,而且三国的隐士也极多。不过诸葛亮的隐,更多的是充实自己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造势。
3、黄石公,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
4、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这一类的隐士都很有本事,比如竹溪六安、竹林七贤、商山四皓等等。
中国隐士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有本事的也不少,而且隐士很多都没有被文献所流传下来,甚至根本不为外人所知。今天也只是说了一些大家比较了解的隐士。大家可以把所了解的隐士写在留言区,共同交流学习了解。
要说古代山上的隐士,毫无疑问,鬼谷子是不能不提的。他的两个兵家***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天下名将,在历史上留下了经典的战例。而鬼谷子的另外两个***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之策,翻手为云覆手雨,撰写规划了战国历史的车辙和方向。
更厉害的是鬼谷子留下的《本经阴符七术》一文,堪称万用宝典,其中所说是养神蓄锐的养生之道,也是用于制霸天下沙场的兵学典藉,可以做为持坚破锐的格斗术指导,更是型而上的哲学法门,个人以为,可与《道德经》媲美。
如《本经阴符七术》之《转圆法猛兽》篇所说:要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就使用猛兽攻法。所谓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便是指计谋没有穷尽……计谋像圆珠一样运转变化,有的转化为吉,有的转化为祸……
一个通常的说法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由此可见,吾国隐士真乃无处不可隐,正因如此,历史上真隐***隐真真******得隐士如过江之鲫, 有的隐成了“佳话”,有的隐成了“笑话”。姑且不论真***不分大小之隐,看看这些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儿隐居山中都干了些啥事,有哪些本事呢,以我愚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著书立说,开课收徒。
这类隐士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鬼谷子和诸葛亮了。鬼谷子确实是个不世出的绝顶人物,有通天彻地经天纬地之才,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著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旷古奇书,而且他教授培养出来的精英***数不胜数,直接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大势,最著名的比如苏秦和张仪、孙膑和庞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以其出类拔萃的文韬武略在当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诸葛亮虽然没有开课收徒,但隐居在隆中可是心怀天下,待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一番隆中对直接唬的刘备一愣一愣的,于是出山之后辅佐刘备建立了不世的功勋。
第二、写诗作画,赏花看景。
这类隐士最著名的代表应该就是陶渊明、唐寅、林逋、吴镇等人。陶渊明隐居南山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优哉游哉的日子,赏菊是他的一大爱好,“东篱***菊下,悠然见南山”,自己也成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唐寅隐居在“桃花坞”中写诗作画过得自得其乐,“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在花下眠”,更是写下了“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诗句以明志。林逋世称和靖先生,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雅号,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写梅花的妙句,这首《山园小梅》也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吴镇是元四大家之一,也是非常喜爱梅花,书斋取名“梅花庵”,其传世画作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第三、坐禅炼丹,清谈扯淡。
这类隐士最著名的就是以正始名士、竹林七贤为代表魏晋风流那一批哥们了。这些人生活放浪形骸,好没日没夜通宵达旦的夸夸其谈,由于那个时代的战乱频仍,大多入仕的知识分子以他们“血染的风***”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于是这些哥们就喜欢吃吃药喝喝酒之后胡扯乱侃,这些“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哥们的文***风流似乎被他们的生活做派的盛名所掩盖,对此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对此讲的比较透彻。
第四、忍饥挨饿,超凡入圣。
这类隐士最著名的代表就是伯夷、叔齐和介子推了。伯夷、叔齐这哥俩兄弟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然后饿死在首阳山,他们的举动确实很另类,真正属于“殉隐”的真正隐士,直至双双饿死,被后人誉为抱节守志的典范。介子推在重耳风风雨雨的逃亡历程中曾干过“割骨奉君”这一义举,但在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却没有及时分封,于是一怒之下携老母亲隐居绵山,后晋文公遍寻不得,***纳手下之人的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酿成了直接把其母子二人活活烧死的悲剧,这也成了“寒食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