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过年一般过到初几就算结束?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八,年就过完了。初一初二串亲戚,俗称叫“姑娘”。从初三开始请土神,看花灯。
每年初一至初七,晚上就到土主庙去排练花灯,一乡有四队,每年四个花灯队在正月初八一起比赛,每队又有四个小队,每年轮着排。花灯没有文字记载,世代都以口头相传,只有老一辈的才会,都快失传了,具体介绍,我头条号顶置有。
感谢诚邀!我们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算过完年,从年初二起开始串走亲朋好友!各个地方(村居)的时间不同从初一到十五有舞狮、烧炮、放烟花等大型活动,热闹非凡.祈求新年行好运,风调雨顺,财源广进!预祝大家2019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感谢!
正月14。
正月十四是我们那儿的小年,所以真正意义上到正月十四都是过年。不过最近几年农村青壮年越来越早出门打工,城市更是正月初七。所以正月初七以后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正月十四更像是回光返照。
初二、初三、初四回娘家有讲究吗?
我们家对初二回娘家有很大的讲究,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自己家最长辈的姥姥家开始拜年,依次往下排。走完男方的最长的一代,再走女方的相同的一代。直到把双方父母亲的姥姥家走完,才能到自己的娘家。否则,即便走亲戚路过自己娘家的门口,也是不可以先去拜年的。有的夫妻一方或双方都有奶奶甚至是老奶奶的,等依次走完轮到走自己娘家的时候,已经不是初二初三了。山里的路远且不好走,亲戚大多都不在同一个村里,而且我们老家兴磕头,磕头的时间又必须在每天的中午十二点之前,过了十二点是不能磕头的,而你去拜年不磕头在我们老家被认为是大不敬。而且我们老家的规矩是走亲戚吃两饨饭,中午一饨是蒸馍肉菜,第二饨是饺子,吃后一饨饭时间最早也在下午四点钟了。而且我们老家的人待亲戚十分认真、热情、厚道,无论这个村子里有多少家亲戚,每饨饭你是必须家家都吃到,哪怕是只吃一口两口。不然的话人家是会很不高兴的。同村有七八十几家亲戚是很正常的,走完也就不早了。所以每天只能走一个村。我们家的规矩初***能拜年,所以有的人轮到走自己的娘家,已经是初六以后了。
好歹我说的规矩一般是指新媳妇头一年。过了头年以后讲究就没有哪么多了。太老的亲戚该扔的也就扔掉了。
回娘家在全国都有这个风俗,但是回娘家的时间和讲究、方式,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
在讲究上看也是十里不同俗,有的规定出婆家门时不能回头,那样在婆家就不顺,有的规定在娘家女儿、女婿不能同睡一床,有的规定坐月子时不能回娘家等;
在时间上大部分都是正月初二、初三回娘家,也有正月初四回的,还有正月十六才回的,更有的不在过年时回,而是平时就有专场回娘家的庆典活动。 比如广东沿海的茂名、湛江一直到梅州客家人,还有海南,都是平时举办外嫁女回娘家的庆典,这个规模不输一场有规模的婚礼,堪比一场正规的祭祀活动,可以说在全国是最讲究的了,海南出嫁女回娘家已成了海南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海南外嫁女回娘家的典礼时间各村都不一样,都是大家平时约好日子,这个约定全村人都积极配合参与,由全村较有名望的老一辈主持,比较活跃的男性牵头,按照本次约定的活动程序有序进行。
在这天所有的外嫁女都要好好的画个美妆,穿比较正式、喜庆并且颜色鲜艳的大红或大***旗袍,也有***旗袍的,还有穿其他礼服的,也有穿普通的运动装的,不过穿相同衣服的人分在同一组里组成一个小分队,在离村几里外就排好队,紧随着仪仗队向村方向行进,在锣鼓声中村里男女老少挥舞小彩旗夹道欢迎,有些地方还请舞狮队;
村里八、九十岁的奶奶们一般由专人扶着在村口迎接女儿的归来,这个进场仪式持续1-2小进不等!
在进村和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欢迎横幅:“欢迎外嫁女回娘家”、“这是养育你的地方,我的女儿回家了”、“浓情系家乡,感激养育恩"、“月是故乡明,情是父母深”、“欢迎女儿回家,美酒敬贵宾”等,表达了女儿的思乡之情和对养育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同时也表现了父母对女儿浓浓的思念之情,单看到这些标语就令人感动的不行。
进村后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在祠堂拜祀祖先,由村里比较有威望的先生主持,先集体跪拜,再分组跪拜(五、六人一组),最后单人轮流跪拜,跪拜时都要敬上香烛,有的村一、两百人,这项重要的仪式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我和我老婆自小青梅竹马,以前岳母家还隔着一条小河,现在更近了,两家相距不过百十米。哈哈,几乎天天看得到,刚岳母还在和我妈聊天。俩老天天有聊不完的家长里短😄。我是年三十去了帮岳父贴对联,除夕夜去了跟二老辞年。隔得太近了好多传统礼俗也顾不上了,每年初一附近拜年经过岳父母家门就被左邻右舍拉着一同进去拜个年,我夫妻俩还帮着端茶倒酒、款待客人。到了初二日备上一些礼品携一家大小正式去岳父母拜年,陪岳父喝点小酒。***如初三初四岳父家.来了客人,又去帮着张罗。按老古典说法,春节回娘家是有蛮多的讲究,但如今都不讲这一套了。娘家离得近每天都看得到,表面上似乎少了一点亲热、但亲情天天都在延续,内心也就多了一点自然的亲近。
年夜饭除夕吃,还是大年初一吃?
我们这边苏北地区正常是年三十晚上开始吃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的比较丰盛,吃完后还会邀请一些亲朋好友晚上来打牌***,最后比较近的亲戚先来送礼发红包 小孩子看看春晚 大人们正常开始***了。
年夜飯,華北地區普遍稱為年夜飯,江南、粵港澳地區和星馬稱之為團年飯、團圓飯,閩南與臺灣稱圍爐,是農曆除夕(每年最後一夜)的一餐,目的是在過年前一家團聚並共度農曆新年,傳統上年夜飯多在除夕祭祖後食用。通常年廿九(如果臘月是小月)或年三十晚。
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十分隆重,通常有雞、有魚、有肉、有豆腐,爲的就是討喜頭。各地年夜飯的風俗不盡相同,比如廣東、香港地區的年夜飯通常會有“盆菜”和“撈魚生”,北方則少不了餃子和大棗饃饃。 對身爲潮州人的美食家蔡瀾而言,記憶中小時候的年夜飯就是全家人圍在一起“打邊爐”。
各地團年飯時間不盡相同,較為常見是一般是年夜裏食。但在中國極少數地區,團年飯亦有農曆臘月三十下午、中午、上午、甚至早晨吃的。有些地區,可能街坊鄰居間的團年飯時間都不盡相同。
以前團年飯必定全家大小留在長輩家中食飯,不過近幾年有些家庭為了方便,訂購外賣年菜或改上酒樓、餐廳。另外也有部分家庭人丁較少,只能一家二人、三人食飯。
年夜饭是一年的新春活动里最為重視的节日之一,一般都是歲未与新年伊始,交替时候的年三十晚,除夕晚為大家所***纳的年夜饭,庆家人团圆的幸福的吃饭活动。
华人新春的活动是由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至到年十五庆元宵。
每年喜庆的团圆飯是家人团聚一起的重要节日,一般都会选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為除夕夜。也是棄旧迎新活动最***的时候,那就是在半夜零时放鞭炮迎新,也在新的时刻守歲。有晚輩的長辈会分发红包给予压歲錢。
除夕夜与正月初一,都是新春活动最重視的活动。家人团聚,团圆饭都会在歲未交替时举行,是為親人重視的除夕年夜饭,也会為增添不少欢乐气氛,燃放煙花,鞭炮是少不了的活动,也有舞狮舞龙前來助兴,更有乐队团員帶來新春欢乐气氛。
你们那里过年初几耍龙舞狮?一般会举办几天呢?
首先谢谢邀请,一般来说舞龙舞狮比较流行广粤地区,我是在南方长大,唯一记得一次也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还流行灯会,现在都没了,我们那时候赶会基本上是三天,类似于鲁迅笔下的社戏一般,很是热闹,唱戏的,把戏的,糖人,小吃,射镖,套圈,马戏,脱衣舞都是齐全,从中午到晚上的唱戏,专门从河南请的戏剧团,现在人们生活***活式越来越多,这个感觉也越来越少,说不定某天这种活动就再也没有了,感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