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梦见长途跋涉

纸上谈兵的赵括,该如何公平评价?

军事理论家,不是他的错,错在他是名将的儿子,顶着光环长大的,明明是个富二代,却生的一副好皮囊,好口才,赵王看到他就像看到他神一般的老爹赵奢,满朝文武把他当做救世主,让他取代廉颇是赵国君臣的选择,或者说是历史的选择,他只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走出父亲阴影的有志青年,不想总是被人称作赵奢的儿子,而是超越其父成为新的一代名将。

如果有明君贤臣看清他的优劣势,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或许会成为一个像蒋百里那样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干的就是纸上谈兵的事儿,天天写论文搞演讲,几乎从来没有打过胜仗,不影响他军事奇才的美名和历史上的地位,他是打了很多败仗才找到自己的定位,蒋介石也明智的把他放在对的位置。

可惜赵王不是蒋介石,赵括就没有这么***了,职业生涯首秀就遇到那个时代最伟大最冷酷的战神白起,给他和赵国上了血腥的一课,这个学费有点贵,四十万赵军的生命,当时天下唯一一支战斗力可与秦军抗衡的生力军,可惜以最窝囊的死法实现了战死沙场的宿命。

梦见长途跋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将无能死三军。赵括全军覆灭,四十万赵军被坑杀活埋,赵括不死也要受军法审判、处死。这是公正的评价,纸上谈兵名符其实,历史对赵括的评价早已定论!想翻案洗白是"白费蜡!

“长平之战”这场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战役,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赵括!

关于赵括的一些历史资料不管在《史记》或是《资治通鉴》中都记载很少,只有其在长平一战前后的叙述。

梦见长途跋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尽管如此,也能在这中间归纳出几点赵括失败的因素,也算是对赵括在这场战争的评价吧!

1.从小养成的优越感,让赵括变得骄傲自大,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之言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所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所难”。这是《史记》描写赵括的一段话。意思是从小学习兵法的赵括以为天下没有人比得过他,在与父亲赵奢讨论军事理论时,连赵奢都难不住他。这里看出赵括在军事理论上的成就可能是出类拔萃的,况且他又是名将之后,由此不难想象赵括的名声在国内一定很火。赵奢用兵还要听取许历的建议,但在《东周列国志》中赵括就曾拒绝了冯亭的三次建议,第一是他更改军中法令制度,将军垒连城大营时(军垒不易一下击破,还能相互救援);第二是他在初战告捷,下令追击时;第三是当发现后路被阻,不迅速回兵,反而固守待援时。

梦见长途跋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赵括的情报获取严重滞后,而且他作为统兵将领胜任与否的相关信息严重泄密

赵括一直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王龁,当秦军更换主帅后还不自知,导致了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那便是贪功冒进。还有就是连作为原魏国人的范睢都知道赵括是徒有虚名,这件事范睢能够知道说明秦国的军事情报工作做的相当到位。那么赵国的高层们更是应该知道赵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可偏偏赵孝成王就是信任赵括,把国家利益当成了赌注。

3.赵括顾前不顾后,对于战场地理形势就没有好好研究过

赵括一改廉颇坚壁防守的策略而主动出击有可能出自赵国官方的授权,因为按赵国的实际情况也不太允许他们与秦国打一场消耗战。赵括刚开始一味的猛追猛打使得几十万的军队战线拖的太长,给了秦军分段阻击截塞后路的机会。反观白起在面对优于自己兵力太多的赵国军队时,还能实现包围战法,并不是靠着秦王在河内地区给他临时征召的杂牌军队,而是靠着有利的地理环境,依仗山川河流险阻让赵括轻易的进入了自己的伏击圈。

这三点就是赵括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三点也应该是一名统兵大将必须做到的最基本的军事素养。可夸夸其谈的赵括在临阵对敌时把这些全部抛在脑后,所以赵括人生中的第一次(疑似)实战不仅是旷世之战,而且还经常被后人引用他的这一失败战例为“纸上谈兵”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三国演义中的马谡犯的就是和赵括一样的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