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上线的“亲属卡”?
微信,作为国人最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之一,由于它拥有极为庞大的用户群体,据说它的月活跃已经达到10亿级,所以它每上线一个新功能总能影响很多用户。这不,微信又悄悄上线了「亲属卡」功能,它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许多男人的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下去
看到「亲属卡」,吉普不禁就想起了支付宝之前推出的「亲密付」,两者虽说是不同的APP,但该功能的具体作用是相当相似的。
这个亲属卡的上线让父母利用微信消费更便捷,同时还可以进行监管自己孩子的零花钱哟,给人感觉就是家里人花钱由你一个人包了,而且消费的具体明细你也了如直掌。
打开微信,进入到我的页面中点击钱包按钮;
在钱包页面中点击右上角的图案,然后进入到支付中心页面;
在支付中心页面中即可看到亲属卡的入口,点击进入;
这时即可以设置父亲、母亲和孩子,选择一个进入;
这里会跳转到查找联系人的页面中找到相应的联系人,然后进入到设置金额页面中,目前设置金额上限为3000元,设置后进行支付即可。
首先简单的说下微信这个悄然上线的「亲属卡」,一句话概括:父母、子女用微信付款,你掏钱。
然后是「亲属卡」具体开启步骤:微信内点击【我】-【钱包】-右上角【支付中心】,就可以看到“亲属卡”功能。如果上述操作没有找到,那么可能存在问题为,微信不是最新版或者你暂时还没有内测资格。据悉,亲属卡需要微信升级到最新6.6.7版,同时该功能目前还在部分用户测试之中。
最后,「亲属卡」目前最高额度为3000元,而在发送之后,需要父母、子女在24小时内领取,逾期将自动作废。另外,「亲属卡」也可以随时修改,并且户主可以查看亲属卡的交易记录。
本人推测,腾讯微信本次悄然推出的亲属卡的策划者可能是一个“单身人士”,因为在该功能中居然不包含妻子。话虽如此,但是这也必须得给亲属卡的策划者点个赞。因为恰好是「亲属卡」没有加入妻子,不然就是隔壁阿里旗下支付宝完整版的「亲密付」了
我们知道,早在2016年,支付宝就上线了「亲密付」功能,该功能支持用户通过输入亲友的手机号或支付宝账号,在双方确认后完成开通。二者使用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只是不同之处在于,支付宝亲密付不支持户主查看具体的消费详情。毫无疑问,出现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社交永远是阿里心中的痛。熟悉阿里的朋友都清楚,从来往、到钉钉、再到支付宝、阿里都曾进行了社交化尝试,但最后无一成功。
而微信亲属卡支持查看消费详情,个人以为是因为其本身就是基于社交属性出发。正是因为微信本身就是国内最大的社交App,男女老少平日里都在使用,但对于年岁较大的父母和不知节制的子女,亲属卡十分巧妙地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即担心父母使用微信付款被骗和担心子女使用微信付款大手大脚。
如此看来,本次微信推出的亲属卡,凭借自身的社交优势,轻松的完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超越。不过,至于微信在完成测试之后,亲属卡中是否会增加一项“妻子(女友)”的选择,我们拭目以待。
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家庭,把财产都给侄儿可以吗?为什么?
这样的事从前有过。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为了家产不外流的家族观念,将财产全都给了侄子。财产是没有落到外姓家里。可是夫妇年老体衰需要人照顾时,侄子却没有床前服侍,老夫妇只能依靠女儿女婿照顾。女儿女婿或者因为没能继承家产而有情绪,心有不满,或者因为家贫,使得老夫妇老年生活未能得享天年。结局有些凄惨。
这个问题是分时间的。如果是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的旧思想,旧观念,大家都认为现金和能拿动的东西除外,房屋,基地,田,地,山都是侄子来继承。所有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当时女人是没地位的。大家都认为也是这么行动,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是不能继承财产的。不合规矩和祖制。但现在不同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儿女平等了,女儿同样要养父母,所以没儿子的家庭女儿必须继承父母全部财产。如果是侄子们愿意赡养老人可以和老人女儿平分。
古代孩子怎么称呼父亲的妻妾?
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格格(妾)、通房丫头,好象是这几种吧。
前二种宗人府都有登记。而且会典中记载说“凡应封侧福晋侧室者,必生有子女,以姻族姓氏奏明得旨后咨礼部注册,每年由府禀奏一次”,看来侧福晋除了皇帝指的以外,自己请封的都得是有了孩子的,没孩子请也不能准了。
另外,福晋应该是郡王以上才能称,单是皇子应该是叫嫡夫人、侧夫人、妾,而不是称福晋。
清康熙以前皇子侧福晋肯定不是四人,康熙朝亲王也才一嫡二侧,四侧是小四乾给亲王的吧(这个记不准了,错了表打俺)。
其实皇子府里除了前四类还有很待过寝但没有名份的女人的,像嫡妻陪嫁的使女(好象在稽古上看过说是定制8人),原则上都要侍寝的,但是不一定有名份(即便是妾),到头也还是使女而已。
这个刚又去看了资料,康熙45年玉碟,庶福晋和妾(也就是格格)应该是有区别的,因为太子、大阿哥、三阿哥、五阿哥等都有庶妃(汗这个贝勒也叫庶妃)但老四的李氏就叫侍妾。
另,格格这个称呼入关前,满洲的亲贵们有用格格称呼妾的习俗。
顺治入关,仍的此称号。
到康熙时期,后宫定制,用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大清会典也规定了皇室女孩的封号与称呼,格格才从皇帝后妃中消失。但是王府仍用此称谓,用来称呼王府中没名份的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