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相对于自然年龄的心理学术语。自然年龄是按照出生后的年限来确定的个体比较客观的年龄。而心理年龄指依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健全程度确定的个体年龄。其主要依据是: (1)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 (2)个体构成意识活动的独特心理组织系统。划分自然年龄时期有许多种, 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出生到19岁是未成熟期, 20岁到59岁是成熟期, 60岁以上是衰老期。处于同一自然年龄时期的个体, 其心理成熟或衰老的状况, 是不完全一致的, 即处于未成熟期的少年可能心理已很成熟, 有些自然年龄已进入成熟期的个体并不一定已进入心理的成熟期。心理年龄的优点在于反映个体的真实能力, 其缺点是测量困难。各国心理学家正进行各种能力、智力测定和兴趣、动机、态度、行为的测验, 以求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量表。
我今年六十巳退休,应该是老人一个,但总觉得自已才四十几岁,体质上和四十几岁沒什么区别,干事也争强好胜,注意自巳的外表形象体形,别人问我多大年龄我总是说快五十了,这大概就是心理年龄。
专业角度来看,年龄有三个: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和心理年龄。在人的一生中,这三个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生理年龄有时间刻度;智力年龄有较完整的测量指标;心理年龄由于生命历程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
所谓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某一年龄阶段所显示出来的心理状况或水平。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下,也可以表现出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和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优化。如果在家庭关系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
有专家指出,此时的心理年龄可以成为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比如,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与他们对话。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不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如果普遍应用这种方法,将会成为人际交往良好的润滑剂。
——大话精神,为您的精神健康保驾护航。
怎么知道自己的心理年龄?
下面一组测试题,就是用来测测你的心理年龄的,请你对下列的各个问题回答出“是”、或者“不是”,或者“不一定”。一定要每个问题都回答,不要遗漏,最后你就知道你的心理年龄了。
1、我对什么事都好奇。
2、我的睡眠很好。
3、我常参加各种活动。
4、现在做事常显得很急。
5、我常嫉妒别人的成功。
6、现在工作经常觉得力不从心。
7、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8、现在做事时常考虑别影响了自己的地位。
9、经常回忆起或喜欢向别人讲诉自己过去的辉煌。
***://***.xinli001***/ceshi/1343
你可以到这个网站去测试一下,不过我要告诉你,任何的心理测验都不是绝对的,都有误差,千万不要百分之百的当真
智龄怎么算?
智龄不是指年龄,法国心理学家比内最先提出智力年龄的概念,智力年龄也称心理年龄,它是由智力测验的结果计算出来的,智力年龄用符号MA代表。
如一个孩子的实际年龄(用符号CA代表)是5岁,测得智力年龄是6岁,这表明他的智力发育超前1年,如果测得智力年龄是4岁,则表明他的智力发育落后1年。因此,用智力差数(MA-CA)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比用某人聪明些,还是愚笨些是个很大的进步。
但是,智力差数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远不能精确地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测得他的智力年龄是3岁,其智力差数是1,另一个9岁的孩子测得智力年龄为10岁,其智力差数也是1。这两个孩子的智力差数都是正1,那么,这两个孩子是不是同样聪明呢?绝对不是的,前者非常聪明,可称做“神童”,而后者仅仅是一般的智力水平。
智龄IQ=ma÷ca×100
ma:智龄
ca:实际年龄
例如:小明智商知110,她十岁,则它的智龄就是11岁
扩展资料:
智商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L.W.斯特恩提出。分为比率道智商和离差智商两种。
比率智商为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美国心理学家L.
M.
特曼在1916年修订比奈量表时***用了比率智商。
计算公式: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智力年龄亦称“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而说的。这个术语是比奈首先提出并***用的,是指在智力测验量表上与某一智力标准水平相当的年龄。
智力年龄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比如,一个8岁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测试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年龄是10岁。
智力年龄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
比如,一个8岁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测试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年龄是10岁。智力年龄亦称“心理年龄”,简称“智龄”,相对于实际年龄(生理年龄)而说的。这个术语是比奈首先提出并***用的,是指在智力测验量表上与某一智力标准水平相当的年龄。智龄(MA):顾名思义就是智商的年龄。比如说一个一岁的小孩做智力测试题,(一道题的可以增加两个月的智龄)只做对了一道题,那这个一岁的小孩子就只有两个月的智商,如果他做对了6道题,那他就有一岁的智商,如果他做对了12道题,那么恭喜这个baby他TM就有超越他年龄的智商。这就是智龄。通过与实龄(CA)的对比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龄只能比较一名儿童智力的绝对水平,而不能比较不同实龄之间儿童智力的高低。比率智商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智龄只能对比同龄孩子之间的智商的差别,但是不可以对比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别。比如我一个年龄20岁的智龄也大约是20岁的大学生总不能去跟一个年龄是一岁智龄是一岁的北鼻比智力吧?我的智龄是20而他的智龄是1,我的智力就是高,而他的智力就是低吗?显然不是的~这也就是它的局限性,当然后面也会有发展啦 比率智商:先来看一个公式吧!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比率智商的概念出来之后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说一个7岁的MA是8,一个10岁小孩的MA是11,他们的智龄都比实际年龄多一,我们无法直观的比较,但是通过比率智商我们可以算出7岁孩子的比率智商为114,而10岁孩子的比率智商为110。显而易见,这个7岁的孩子更聪明。 需要提一下!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二版第一次引入了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这个概念。 德国????海德堡大学 斯滕教授第一次提出 推孟教授把它应用到全世界 当然尽管比率智商已经有了进步,但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它的基本观点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发展是成正比的,是一种线性关系。但实际情况是:一个人在13岁之前大致是这样的,13~26岁虽然还在增长但是会逐渐缓慢下来,26停止增长,26~36保持无变化,称为高原期,而这时一个人的是猪年龄(CA)还在持续增长,显然比率智商在这里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离差智商:它实际上就是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运用了离差这一新的方法,虽然劳资她妈不知道这是啥子方法!
你觉得哪些综艺节目很奇葩?
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奇葩的综艺节目内容就是《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第五季里,让流量男星给素人小童当临时爸爸的设计。
《爸爸去哪儿》在这两季是下了一手好棋,既能捧新星,又能规避传说中“不能全用星二代”的条文。但是对于素人小童们来说,个人认为,感觉也许并不友好。
星二代身边是真爸爸,他们身边是毫无经验的临时"小爸爸"。
这种对比对于小孩子来说,心理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星二代可以对爸爸任性撒娇,或者生气,或者哭闹,都没关系啊,那是亲爸啊。
但是素人孩童就不一样了,而且上节目前完全没有接触,根本就是陌生人。孩子需要从零开始来建立安全感,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挑战。要去信赖"小爸爸",生活中肯定又有各种不适,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内心的压力肯定是有的,个性很开朗大条的好化解,稍微内向的就不太开心了。
节目里除了要应付各种任务,还要克服对父母的想念和对陌生人的相处不适。这种对星二代和素人的双标节目,真是让我觉得很奇葩。
让女童与陌生男子日夜相对的设定,也很奇葩
比如"阿拉蕾",一个女童却要和陌生年轻男子朝夕相处,虽然董力很好,表现得也很尽心很有耐心,但是他与她其实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节目前都互不认识。
节目组在播出后为了话题,还一度营销"蕾力CP",董力也多次对媒体表示,“喜欢的女生类型是阿拉蕾”,“我已经有女朋友了,是阿拉蕾”。这样的表述对于对象仅仅是一个学龄前儿童来说,是非常不妥的。也会让"阿拉蕾",甚至屏幕前许许多多的"阿拉蕾"造成许多的误解,"陌生叔叔抱我是可以的","他给我换衣服陪我睡觉是可以的",这样的影响并不积极。
尾声
其实说节目组奇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奇葩的应该是素人小童的父母,居然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高强度节目的录制,允许没有育儿经验的陌生男子来带孩子。
"阿拉蕾"曾在一档节目中痛哭流涕表示想爸爸妈妈了,说她有弟弟了,她要出来给他挣奶粉钱。 所以,到底是谁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承受了这些生活上,心理上本不应承受之重?大家就见仁见智吧。
我是大幕娱,看得高兴请关注,有话想说请留言。大幕一开,好戏就来!
奇葩吗?《奇葩说》呀!
看了奇葩说之后我才发现“奇葩”其实也可以是褒义词。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融入辩论元素的节目。节目由马东主持,并邀请了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这个节目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正确的对立面不一定就是错误。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有一位作者引用了《疑犯追踪》里芬奇说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好 “我会告诉你真相,但可不能保证你会喜欢,而且,真相往往并不讨人喜欢”。奇葩说就一直在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
综艺节目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哈哈大笑,但奇葩说不仅于此,它会让你在哈哈大笑的同时细细评味节目里所说的话。但这不是并不是你自己主动的,而是被动的。这可能就是这个节目神奇的地方吧。有机会去看看吧,欢迎关注我哦,期待与你讨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