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和“白露”的区别是什么?
寒露在每年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2011年10月8日,农历9月12日,星期六为2011年寒露,同时这一天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
寒露的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气候特点
寒露节气其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之农事
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重点注意预防。
不怕白露晴就怕白露雨是什么意思?
"不怕白露晴就怕白露雨"是一句中国谚语,意思是说不怕白露时的晴天,而是担心白露时的雨天。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已经深入,天气渐凉。这句谚语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在秋季时要警惕天气的变化,因为白露时的雨天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扰。
它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在面对事物时要有预见性和警觉性,不仅要看到眼前的晴朗,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白露是什么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一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突然转凉,白天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答:白露节气过后,北方冷空气不断增强,时而南下,导致气温下降,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日益增大,这种昼夜温差的环境下,很有利于农作物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运送和积累,促使农作物迅速成熟。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