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在农村老话中经常能够听到,也经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这句话其实把人情往来和做客之道一语道破。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能空手而去,也是我们的传统礼仪,但是所携带的礼物也有个度。我们如此与人交往时经常会听到“怎么不把家搬来”,说的就是主人待客时嗔怪客人带的礼物过多,不过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去别人家做客空手而去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尤其是求人办事和去人家吃饭的时候。
“肩挑四两为客”说的是去别人家做客,礼物无需拿的太多,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拿的太多可能是有求于人,或者本身就是自家亲戚并没有把自己当客人。
我们平时去别人家做客,尤其是远道而来的,本身带太重的东西就不方便,因此拿的轻便一点更能显示出自己客人的身份。
“四两”在这里是个虚数,因为我们去做客所带的礼物讲究成双成对,尤其是很多地方讲究“四样礼”,因此这里面的“四两”说的是带礼物的样数,也就是所带的礼物为双数。
“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老话,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为客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礼尚往来也都是如此。
帮助别人很少有帮人一天或几天的,而且帮助别人的时间长了,自然要受主人家的指挥,这个时候主人家是没有把你看做是来帮忙的,而是看做是自己人就是来帮着干活的。
“帮人一日为奴”,讲的也是你本身来帮助别人是不携带礼物上门的,而且来帮忙就是来干活的,心里也是有所图的。比如农村农忙时节以前互相帮工,这本身就是一个交换劳动的方式;还有就是去别人家帮工,主人肯定会好菜好饭招待的,都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因此去给人帮工一天其实一种变相的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报酬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支付的。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回答!
民间很多俗语,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有的虽难登大雅,却奥妙无穷;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邃;有的道理初看平淡无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才能慢慢体会个中滋味。正所谓——年少不识曲中意,再懂已是歌中人。
今天题主所说的“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也就包含这样的道理。短短两话,“客”“奴”两相晰。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俗语在民间有很多解释,基本大同小异。无论别人有何高见,如何解读?我个人而言,从表象来看第一句无非是说:
过去那些在农村走街串巷,高声吆喝的买卖人,就地摆摊,随手揽客的小生意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做小生意的买卖人、小商人,因为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想干就干,随心所欲。
第二句话是说:如果只是给别人帮忙,既就是生意做得再大,从理论上讲你也只是个给别人做嫁衣,并不能主宰自己生存空间的“打工者”,这就是所谓的“奴”。
显而易见,这里的“客”与“奴”带走一定的封建等级色彩,但作为俗语无可厚非,恰恰符合其语言特征。作为所阐明的道理,却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应有的意义,其中隐含着大智慧,没有职场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就以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每一个人步入社会,最初级的职业规划无非是“铁饭碗”(国企)甚至“金饭碗”(公务员)。可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化,很多国企慢慢淹没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二次创业的挑战。面前无非两条路——给别人打工,自己当老板。
如今想起来,为了生存可以自主选择。但我要说的是,打工只是个过渡,最终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才是王道。因为从你打工的那一刻起,你就处于了不平等的态势,从这一刻起,你就失去了话语权!但凡有这种经历的60后人,应当有深切的体会吧?
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这句俗语——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
再次感谢悟空问答平台!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天为奴”,指过去待客之道。过去秤为十六两一市斤,八两是半斤,四两半斤都不到。你去走亲戚,即便带半斤不到东西,也视为礼物,你是客人。不能空着手。过去关中地区有一笑话,父亲看出嫁女儿,旱烟锅杆上挑两个红萝卜,算是看女之礼,亲家得好吃好喝伺候着。反之若空着手,给人干一天的活,还得不到重视,遭人白眼。得知礼,过去崇尚礼,礼尚往来,礼轻仁义重。要遵重别人,礼上周到。
当然每个地区不一样,但“周公之礼”大同小异。
这个问题有多样解答,也都有一定道理。
“肩挑四兩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是出于对世态的感慨。
先说这“肩挑四两为客”里的“挑”字应读三声tⅰǎo,肩挑也不见得非在肩上扛着,就是不藏不掖的明拿着。四两是数量词当然也非指就是四两整数,而是泛指银子不多的意思。
这句话的完整的意思是说,既使你拿的钱再少,去消费场所都会被当作客人对待,商人看待消费者不但是客人还会奉为上宾。
“帮人一日为奴”里的一日与四两都形容为极少。所谓“帮人”就要实心实意的帮助人家而不讲价钱,不求回报。既然帮人作事,就要听人家安排,不能以己之见指东道西,说三道四。只有象奴卜忠于主人那样把能做事情办好,才不会落得个挨累不讨好。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形象的说明人要过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一是要有一定的物资基础,二是要诚心待人。这样才会得到应有的体面与尊重。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俗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一部生活宝典。当然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宝典”中的一部分会过时或者失去其道理,这是因为过去人们的认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导致有一些俗话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主观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些俗话想要理解,就要明白一些过去的生活习惯,可虽然是过去的生活习惯,有可能现在没有了,但并不代表就完全没有道理,只不过这些道理是需要我们举一反三去推。
像是这句“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现在有些人看到这句话时会有些懵,不明白这句话讲的究竟是个啥意思,因为现代人对于肩挑和帮人的理解和过去有些不同。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个啥意思呢?有没有道理?
黑嫂说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