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是什么意思?
求医,一般用四字说“求医问药”。 意思是,寻找医生看病,解决患者病痛的问题。 在这个语境中,患者所患病症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病症,甚至是绝症;所以所寻找的医生,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医术高超的良医。
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治病。”?
本质上就是说,中医的理念,与国家治理同理,与民众思维同理,与疾病源头同理。
说到底,中医是天地人一体的学问,上通治国之理,中通人际往来,底通疾病道理。
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所在。
而且,现在的疫情,也证明了中医理论的价值。毕竟这是疫情中医可以拿来就用的关键:理论正确!
前几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网上有新华社发的***,可以看到。
***s://m.toutiao***/is/RuHg1WP/?=郭燕红:中医药在***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今日头条
郭燕红,国家卫健委发言人。
实际上,这就是国家层面,从专业领域的角度,为中医疗效背书了!
从另一个角度,也是说,中医秉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正确的,准确的。才能最终体现在疗效上!
这次疫情,中国与国外拉开的治疗距离,全因中国有中医!
在國醫大師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不为良相,便為良醫。"彰顯他們自幼發奮讀書,立志報國的精神。自古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有一種愛國情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知識分子無論在什麼地方,也不論自身境遇,憂國憂民是絕對不敢忘懷的。如果能夠成為國家棟梁,參與治國理政,則必然追求國泰民安。必然竭盡全力促使國家繁榮富強,老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一種境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就是這種情懷和境界的一種反映。上醫醫國,指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真正能夠成為政治家,成為國家棟樑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沒有這個機會。那麽成為良醫就是必然的選擇。古代知識分子對醫道的認知是很深刻的。"上工治未病。"就是這種認知的反映。真正高水平的醫生,不是等病人病入膏肓時纔去醫治,而是在未病時就開始防範,病患初起時就積極治療。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療效,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儘快促使患者恢復健康。這樣的醫生纔是最好的醫生。
下醫治病就無須多講了。病患發展到晚期,再高明的醫生也束手無策,只能落得人財兩空的結局。這是包括患者親屬在內,誰都不願看到的。
这完全是要割造一些无聊的话题,这些名词无非是历代江湖郎中编故事的各种说词。谁如不服,请他先说说所谓的“上医,中医,下医”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如何“医国,医人,医病”?
我不是医生,但有幸读过黄帝内经。它其实已经道尽了上医能医国的原因了。
每种病,有其不同的特点。依据四季不同、性情不同,地域不同,各有其治法。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或针之,或砭之,或药之、或以性情引导之。
这是什么,这仅仅是治病吗?不,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是针对性地防微杜渐、治病救人啊。是矛盾论的具化,是规律的总结,是道理的体现啊。
所以,上医已经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大局观、战略观已经如此熟练,针对性的医国难吗。只不过这个病人是国,涉及方方面面,考虑的多点,药要恰到好处,不急不躁。
所以,上医这种人中龙凤,举一反三,给其合适的位置,医国正是拿手好戏啊。
中医呢,只看到医,只看到人,没看到道,没看到理,医人也算术业有专攻。
下医,看不到人与病是相辅相成。病在人体,人为主,病是人性情行为的表现。治病先治人,人为主,病为副,方能有最好的疗效。
好了,吹完了。请下手轻点。毕竟不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