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于"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在

如:汉 高堂生《仪礼·士昏礼》:婿立于门外。意思是女婿站在门外。

如:生于某年、舟行于海、生于斯,长于斯。

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以、用。

如:春秋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意思是民生不容易,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3、对、对于。

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诗经·邶风·泉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意思是对于我故乡卫国的怀念,没有一天不在想的。

4、至、到。

如:西汉 刘安《淮南子·原道》: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意思是以恬静养性,以淡漠修神,就可以到天门。

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给。

在繁体字中,“于”、“”这两个字如何正确使用?

繁体字的用法确实比较难以捉摸,但奇怪的是,不过是什么繁体字,只要我们中国人一看到,就能一眼瞧去这是现代文字的什么字,这是很神奇的,上下五千年的汉族基础不是盖的!

于和於的古音不同,应该是纯异体字,不过在行文中,一般不怎么会用到“于”字,而这个“於”呢,会用得比较多,前者通常用作姓氏,后者虽然比较复杂,但大多数时候都可以使用!


在繁体环境中,“于”、“於”这两个字在表示介词,引进处所、终点、起点方面,是无差别的。

古人其实没有觉得这是个啥问题,特别是在介词用法方面。但是,清代末年,有个叫高本汉的瑞典学者(他非常厉害),提出了这两个字是有差别的,于是乎大伙儿争得个不亦乐乎。

高本汉

但是,今天的看到的古书文本,都是经过古人修改(转写)过的,不大能说明问题。于是乎,一位叫宫岛和也的日本学者,调查了本世纪的各种出土文献(主要是秦简和楚简),得出的结论是:

在“於”取代“于”的过程中,秦国和出过的情况不同,存在着地域差异。即,楚国几乎只用“於”,秦国“於”、“于”混用。可以说,今天能见到的古籍,就继承了秦国的这个传统。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于”和“於”是两个不同的字。

从字形上说。“于”,本作“亏”,从丂从一,也写作“亐”,后来“隶变”干脆作“于”。也就是说,“亏”,到了隶书写作“于”。“亏”也是一个部首。“虧”,从亏雐声,读kui,现在简化为“亏”。

“於”是象形字,是“乌”的或体字(乌的另一种写法)。“乌”是“鸟”字少一点,指乌鸦。“於”与表示旗帜的“㫃”(读眼)也没有关系,与“方”更没有关系。

从字音上说。“于”的古音读hiua,又演变为hiu,声母脱落后,读iu,音鱼,iu不是汉语拼音的尤,尤是iou;而hiu,普通话可以演变为xu,音虚。所以,以“于”为声符的形声字才会出现多种读音。比如:夸,从大于声;圩,从土于声,音虚;迂,从辵于声;污,从水于声……

“於”的古音读a,又变为o,再变为u。作为介词活用,则读ia,又变为io,再变为iu。

对比“于”与“於”的字音来源与变化,可以看出,今天普通话“于”、“於”同音,古代可不同音。音不同,义必然有差异。

从字义上说。“于”的发音,是指人的气息从口中呼出,本义是“吁”,音虚;“於”的发音,是乌鸦叫,a!a!a!本义是乌鸦。活用为虚词,也表感叹。今天我们看到的“呜呼”,古人可能就是说“啊呀”。

现在,人们把目光的焦点对在介词上。“于”与“於”也都作介词使用。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据王力先生介绍,在先秦的时候,二者的区别已经不大了,经常混用。所以,现在我们要使用这两个字作介词用,不必拘泥,怎么用都可以。

另外,我是用手机直接回答问题,涉及到字音,打不出国际音标,只能用现有的字母代替,不准。请见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