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今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初六,现代人对这个节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古老的民俗说法中,六月六是个重大的节日,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主要是古人比较看重“重节”,在每个月份中,与月份重合的日子,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人们常熟知的“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等等。
六月六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代表着不同的节日,在古书的记载中,称六为阴,而九为阳,所以九月九日被人称为是“重阳节”,而六月六则想对应成了“重阴节”,加上古人对六这个数字特别喜爱,所以这一天在各个民族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流传比较久远的说法是南方的民间百姓把“六月六”称为洗晒节,因为到了六月六的时候,正好是处于大暑和中伏的日子,所以天气非常闷热,如果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物品就容易发生霉变和生虫子,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地方的百姓,都有洗浴和晾晒衣物的习俗,这就是俗语老话中说的“六月六,家家晒红绿”,这里的红绿就代表了家家户户各种各样的衣服。
六月六还有一种节日说法是“姑姑节”,相传古代有一个功劳特别大的官员,在做官的时候,逐渐骄横贪婪起来,引起民间百姓的不满,他的女婿为了铲除这个贪官,所以要挑选时机来为民除害,后贪官的女儿及时回家提醒了父亲,这个贪官也悔恨不已,向天下百姓主动认错,所以女儿救父于危难,尽了大孝,所以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这个大官都会将女婿、女儿接回家,全家团聚,这个习俗流传到了民间,就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所以称为“姑姑节”,渐渐演变成了在六月六这一天,所以的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尝新,娘家也会申请款待,一家人团圆。
其实,人们之所以这么重视“六月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间节点,正是一年的中间部分,并且很多早熟的农作物已经成熟了,所以人们为了庆贺这个“半年”的特殊日子,总会吃些好吃的来犒劳自己,并且要吃的有名堂,所以就把六月六这个日子安插了各种各样的节日。一方面是犒劳一下自己上半年的辛勤劳动,另一方面也是期盼能在下半年有一个丰收年。
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这一天你们那里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说农历的六月六日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我认为是。因为它虽然不如汉唐以前流传至今的节日之久远,面积之广。至少它也是从朝廷传入民间的,只不过朝廷没有宣召懿旨罢了。
据说宋真宗登基之前梦见有仙人送他一本天书,说是让他做皇帝,果然几天后的六月六日即位,真宗大喜,深信不疑。并称为六月六日这一天为天贶日。后来在泰山下建一气势宏伟的天贶殿,以示纪念,由于真宗赵恒的虔诚敬仰,于是民间也有跟随之意。
六月六日的节日它和浴佛、七夕、中元等传统文化节日基本一样,不是全国性的,影响力较小。它不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那样影响至深面积之广。
要说六月六日的这一节日的起源与盛行,就不得不说与大文学家佛教家吴承恩有关,他在《西游记》里描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百余部返回路过通天河时,等了十年之久的老龟,见唐僧取经而回,却不遵守承诺,搪塞行事。老龟翻身做法将其经书倒入河中,急切忙于打捞,但还是经书俱湿,上岸急忙石板晾晒。故有晾经石之说。
由于作家吴承恩所描写的通天河在***地界,所以现在通天河流域及多地有磊桑晾经石、挂经幡敬佛祭河。
这样看来六月六日节日的影响力还是和明代《西游记》问世后有很大关系的。
就按民间习俗称呼来说,大多都是说"晾经节",大西北有说"翻经节",(据说安徽还有其它说法)有几人称呼"天贶节"的!古人的故事有时会有些牵强附会,这是我们大家心里都明白的。
另外,农历的六月六日这一天,正处于天气潮湿的季节,所以人们在这几天又会把一些衣物被褥等物品进行晾晒,以防发霉、生虫。
我想,这是不是大文学家吴承恩的构想,有意写作。
这种现象,蕴藏着的气息,也有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我认为六月六日也是传统文化节日。
只知道在我们扬州左右地区,以前听老人们说,阴历6月初6日,是一个吉祥如意的节日,三夏大忙结束了。在一个农忙季节里忙来忙去,顾不着吃喝。正好6月初6日又是大暑时候,家家户户在家洗洗晒晒,有时间包一饨交子吃吃,也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一年中期的时候。因此,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据体一定要说明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就是家家户户高兴而以,吃交子![呲牙][呲牙][呲牙][耶][耶][耶]
六月六,在俺永年地界有两种解释,一、六月六,看谷莠。老辈子庄户人家一到六月这天要到农田里转一转,看看谷物的长势,可以判定今年的收成。半吐半莠,一月成就。只等下个月下地收割,有饭没饭、挨不挨饿看个差不多。二、六月六,穷人晒衣不讲究,特别是富裕人家,翻厢倒柜要晒一晒绸缎。恐怕衣料被料生虫发霉,这个季节非常讲究。潮湿的天气易发霉,生虫。
农历六月初六人称六月六,有的地区是给祖先上坟的日子,也叫鬼节,在一些地方己流传很久了吧。同时也是粧稼定丰收的日子,叫六月六看谷秀,如今天看前期种的谷物应在这天大部己秀穗,看看大小就知道今年有饭没饭吃的饱不饱了。
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
“六月六,看谷秀”这里的六月六指的是农历六月初六观看庄稼抽穗开花“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头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老牛吃了
农村俗语六月六看谷秀,谷秀是指谷子成熟吗?
记得土地刚刚承包到户那年,父亲将土质肥沃的地块种上了玉米和花生,村东北耩的那片坡地,就是种的谷子。农村人常说“六月六,看谷秀”,有很多人以为这看“谷秀”是看那谷子成熟,其实不是这样的,看谷秀就是看谷子秀穗的意思。
谷子经过脱粒后,那金***的小米粒可是农村人的最爱,它营养丰富,熬出来的稀饭看上去表层都带有一层“油光光”的,喝起来特别带劲。那时候,农村谁家要是娶了新媳妇,当年肯定要种一些谷子,因为小米粥可是那时候孕妇最好的营养品。所以,种点谷子备着,就是等新媳妇坐月子的时候喝,用它来滋补身体。
胶东半岛种植谷子一般是在谷雨前后,那时候都是用小耧播种。老牛拉着耧,随着那“耧蛋”一步三晃,谷种就会在“嘎嘚儿、噶嘚儿”的清脆响声里下地了。
农历的六月初六,正是阳历的7月份,此时,谷子开始秀穗。于是,谷子开始低下头,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去孕育那籽粒饱满的果实。
白露前后,谷穗便会开始慢慢变黄。这时候,谷穗的头更低了,用手一掂量,那谷穗沉甸甸的,只等完全成熟后,就可以收割了。等到9月初的时候,谷子叶子基本上失去了绿色,变得干枯的时候,谷子就完全成熟,可以收割了。
割回家后的谷子会被一捆捆谷穗朝上,堆在场园里。等将谷穗剪下来,用碌碡轧。随后,筛去谷壳,捡去杂质,就成了金晃晃的小米了。而那谷秸,除了可以喂牲畜以外,还可以打成“苫子”,下雨的时候用来遮挡玉米花生等。
六月六看谷秀,是指谷子抽穗的时候,再过20天就到农历六月初六了,那个时候,大家可以约个伴,一起到野外“看谷秀”。
作为招远南乡的出嫁闺女,对每年的阴历六月六格外重视。
因为这是在传统习俗中,唯一一个专为出嫁女儿回娘家设定的日子。六月五日就在自家包好肉馅大包,第二天带着各色礼物,和老公、孩子回娘家。正值谷子抽穗的季节,在农村里有“六月六看谷秀,掰开大包一肚肉”的说法。
“谷秀”指的是北方种植的小米,在六月六前后正是抽穗,孕育谷粒的关键时刻。每当这天父亲会带领回家的孙女孙女疯玩,反正在家里只会捣乱帮倒忙,就一块领着前呼后拥,去地里看看谷子长势如何,能否获得丰收,做到心中有数,附近几块地里转转,看看人家谷子的生长情况,总结一下耕作经验。对于这个生产队里的耕种老把式,心里有一杆无形的称,转一圈回来,便对各家的亩产有个大体的估计,回家会对正在忙碌做饭的母亲说:今年谷子瞧好吧,亩产四百斤没问题,比老刘家多浇了两遍水,长势就是好,抽穗大。老刘家的没浇水,恐怕三百斤都不会到啊。往往是到了秋天,收获后一过秤,和父亲的估计八九不离十。
谷子,在南乡俗称粟米,须根粗大,秆粗壮,因其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受到农民的普遍喜爱。如果谁家有待产的孕归,当年都会种谷子,新鲜的小米用来熬粥做月子,黄澄澄的小米,粥香扑鼻,补脾肾,利肠胃,利于产妇身体恢复。
茎叶晒干后存放,用来在冬天没有青草放牛的季节喂牛,其中含有粗蛋白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易于消化,是牲畜爱吃的饲料。过去爷爷奶奶用的枕头都是用谷糠来填充的,而现在常用的荞麦壳、压缩棉等,奶奶总是说太软和了,睡不好觉。谷糠又可用来喂鸡,鸡的毛色油亮,产蛋率高。
由于谷子产量并不高,无法和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相提并论,而且管理麻烦,没有机械化耕种和收割,必须手工播种、间苗、除草、收割等操作,所以在南乡是当作稀罕物景来耕种。只是在边边角角的小块地,才会舍得播种,记得奶奶每年都会让父亲帮她种个一分地二分地的,收割后收拾干净到磨房磨成面,每年的春节制作年糕,给每个孩子家分一块,用来上供祭祀,美其名曰:步步登高(糕)。
以上是农村俗语“六月六看谷秀”的由来,“谷秀”并不是指谷子己经成熟了,而是谷子抽穗,颗粒灌浆的关键时期。小编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分享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您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