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祭祖的意义吗?
祭祖的意义,是维护精神家园的神圣,尊重历史,把握现在。
祖宗传给了我们物质财富,更传给了我们精神财富,传给了我们代代流传的恩情关爱。
祖宗的身体消失了,祖宗的时代过去了,但我们不能让祖宗的恩情过去,不能让祖宗的音容笑貌消失,我们要把祖宗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我们要把良好家风和家族文化代代相传。
祭祖,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有节日有仪式,庄严肃穆虔诚。
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缅怀先人感恩生命之源,农村过春节时将历代祖先牌位供奉祠堂戓家中大亍之内跪拜烧香,戏剧中某些人中了***,还要奉旨回乡祭祖呢,老人去世后无论多少年都有后人去祭祀烧些纸钱等
水有源,树有根,祭祖的意义,窃以为有以下三点:一是慎终追远,使祖上入土为安;二是饮水思源,使后来者不忘本。三是承传文化,永葆精神长存。
一、慎终追远永怀念
人之生,有两件大事,即是生死,生能平,死能安,谓之平安。祖上能入土为安,后代子孙生活也顺。此既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阴阳两利之为。死了死了,人死了,亲情未了,因果未了。所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那么,怎么才能使祖上入土为安呢?此理如同世人生活在世间一样,子孙在近前,老人心则安,所以选墓穴要离着近,便于照顾,能够四时祭扫。子孙要常思念逝去的亲人,不断去探望,莫使墓前荒凉。如此以为,祖上在九泉之下自然快乐。祖上能愉悦,子孙尽孝好心地,才有阴宅好风水,也自能荫及后代子孙。
二、饮水思源不忘本
《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父母生身,天地生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乃源自于祖上,祖上虽已不在人间,但留下的恩德,还仍然荫及着后代子孙,所以不忘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永远感恩戴德。《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人不忘本也是孝,人能报本反始,才能兴旺发达。人生在世,生死之间,生之为人,死之为鬼,鬼者归也,所以祭祖,也是对“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最好回答。
三、承传文化精神存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祭祖正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百善孝为先,“孝”是道德体系的根本,是圣贤教育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统承传的核心价值观。简单的说,中华文化也是“孝”的文化,祭祖正是孝道的体现,是教导下一代如何行孝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祭祖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祭祖乃是祭祀包括去世的父母祖先,祭祖是华人的传统习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苏皖赣鄂一带都到有祖坟墓碑前烧纸钱放鞭炮,最后磕头祈求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对他们多多庇护和保佑。 祭祀时间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午饭前祭拜,有的地方年夜饭之前祭拜;有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村庄有本姓祠堂的在除夕到来之前,本家族家家户户都要到祠堂,在供着祖先像、牌位下安放供品点燃香烛案桌下,按辈份顺序跪下磕头,这时候长辈就是长辈,辈份高的十几岁的孩子都跪在八九十岁的矮辈白发老人的身前,祈求家族人丁兴旺,财源旺旺,子孙都能发达。[笑]
1、祭祖既是一种生命的交流仪式,也是一种时间的穿越仪式。在祭祖仪式中,我们缅怀先人,追忆那些亲人在世时候的时光。
2、每个家族都有祭祖活动的,只有有一定势力,有一定财力的家族,而且家族中过去曾经有过名人的,才会祭祖。祭祖就是一种怀念,不忘先祖的恩德,遵从先祖的遗训,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等,才举行的一种凝聚家族团家家族发扬家族精神的一种活动。只有不忘本,才能好好发扬光大。
3、藉祭祖的方法来亲睦九族,结成一个宗法团体。此在古代社会思想中,未始不有相当的价值,但流传既久,渐失去祭祖的原意,乃因守着狭隘的家族观念,其流弊所及,反而减损了人心上的家国情怀。
4、祭祀之原始意义,乃是敬天、明德、教孝、报本返始,夫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祭神之外又须祭先,如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5、是对亲人的怀念,借着祭品透露出后人对前人的深思。
6、是对亲人功业的肯定,亲人之功业未必就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最起码生养一场又何尝不是功业。
7、是通过祭祀来上承传文化,下启示后代,让后人们能饮水思源,永生不忘先祖之功业。
8、是通过这个集体节日,加强炎黄民族的认同感,使根文化巩固,使优良传统永续。
9、是通过清明节,加强亲族之间的联络,促进亲族间血浓于水的情感交流。六是清明祭奠先贤,使人们向贤能看齐,有个见贤思齐之作用。
10、是通过清明节,暗宣“举头三尺有神明”,行事要合乎规矩,不可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