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形容头七?
头七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尽头的意思,古人认为人死之后投胎转世需要七个七天才能完成投胎。
人死之后头一个七天里,要去他一生走过的各个地方去再看一眼,告别一下,死者最后要去的地方就是他生活最久的家里,回到家里他要呆一夜,大约到鸡叫天明的时候他就讲永远离开家,和这个世界挥别,这个过程叫回魂夜。
古人认为人死后一缕神识不灭,回到家,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家人都平安无事,就可以放心的走了,安心的投胎转世,再做一个心底干净的可爱宝宝。
头七都要准备些什么?
要准备供品和纸钱,供品就是水果和点心。纸钱就是方纸剪成中间有个方洞,象铜钱一样。头七就是一七,还有三七,五七,七七。然后就等60天了,一周年,三周年,10周年都是晚辈记拜去世长辈的日子。一个是纪念死去的老人,另一个是对死去老人的愧疚,自已良心会好受一点。
头七要准备供品、纸钱等。 头七,即从逝者去世当天开始计算,第七天,就被称为头七,依次类推,共有七个七七祭日。回魂夜的时间,是头七当天的子时至亥时。 死者逝世後,每七天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负责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俗称作七。共有七个日期,分别是头七,由孤哀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侄女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孤哀子负责。 时间: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时开始作七,到中午才拜菜。一般作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时供品会较为隆重。 供品:作七拜菜时先准备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猪肉、公鸡、鱼、酒。
拜死者时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饭、米粉、春乾(象徵有馀)、韭菜(天长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议员),肉片、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红圆、发粿(象徵子孙团圆兴旺)、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
金银纸:拜土地公,用福金。拜死者,用银纸。
在民间,有这么一种丧葬习俗,家里有人过世,在去世的第七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头七”,需要准备祭品和纸钱,希望自己的亲人可以吃饱了再走,并以此纪念逝者,同时也表达了平时相处时做得不好,借此来说明自己对先人的愧疚之意,也希望来生吃喝不愁,大富大贵,当然这是民间的传统说法。
为什么人死以后会有头七的说法,古代依据是什么?
七在古代是阳数。祭拜一般也选在阳数的日子,头七(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然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周年。因为头七有还阳日的说法,所以特别正式。
说到底,还是根据阴阳五行,掺杂宗教的仪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头七是有一定依据的。
头七怎么定义?
百度说的很清楚:头七,是一种中国丧殡习俗。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着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为什么搞头七,主要这几个因素:
第一,古代葬礼的问题。
古人和现代不同,很多时候是需要停灵的,也就是暂时不入土安葬。
停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蒋、小蒋就在停灵,因为他们遗愿都是回大陆安葬。
比如古代葬礼是大事,如果人是突然死亡,还要涉及寻找棺木、坟地、安排仪式等复杂问题,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