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冬至节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人们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通过技术预测天气。尤其是农村人,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掌握好天气变化和规律,对于农事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柚子会的劳动人民通过对以往年份天气规律,总结出很多关于天气和节气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之后的天气会如何变化。

农村有非常多关于节气与天气之间的俗语,什么“冬至月半腰,赶集脱棉帽”,“清明谷雨,冻死老鼠”,“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等等,都是对节气天气的关系。

冬至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惊天我们来说一下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是什么意思?

冬至一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小寒、大寒,也就预示着天气将会越来越冷,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一般冬至按阳历来算,一般是在12月22号左右,按理说也不可能出现在月头,但是如果按照农历来算,冬至就有可能出现在月头、月中、月尾,那么这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天气。

我们这里就讲冬至如果出现在月头的情况,因为这句俗语也是这样问的,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的月头,那么可能在大寒与年夜之间的天气会非常的寒冷,提示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段时间的保暖。

冬至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俗语总归是有一点片面的,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对的,具体还是要看情况来定的。不过既然是劳动人民留下的总结和智慧,必定是有一定道理和研究的。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靠天吃饭的农民怎么预测天气呢?基本都是根据经验!农村流传的一些俗语就是跟天气有关的,比如这句“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这句话就是说如果冬至在月头,那这一年的冬季就会比较冷。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日历算法分为阴历和阳历,阳历的冬至是12月22日,这是固定不变的,而每年冬至这天的阴历日期是不同的,今年冬至这天阴历是十六,也就是在月中,那今年的冬天会冷吗?这就要参考“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这句俗语了,想必大家都能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今年的冬天不会太冷的。

其实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说的就是如果冬至这一天在月初的话,最冷的时候是在春节的时候。

还有一句是“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如果冬至在月底的话,那这个冬天就不太冷,而在阴历二月会比较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倒春寒。

冬至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句俗语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尾月,大寒正二月。”题目中的“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如果冬至这个节气发生在农历的月初前几天,那么这个冬天在冬至到大寒是一个比较冷的冬天。”这是好长时间人们经过天时地利人和总结下来的经验之谈,也符合气候气温。

如果冬至在农历的月中的话,那么这个冬天是比较温暖的,也就是所谓的“暖冬”,一整个冬天是没有太多的雪要下的。

如果冬至发生在农历的月末,那么寒冷的冬天将在农历的正月和二月是比较冷的,也是属于“倒春寒”,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的气候温度影响。

这是三种不同的冬至时间,按照时间时历的算法,每三年是一个轮回,所以说这个冬天与冬至还有农历发生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题目中所说的这个冬至所代表的冬天是一个“冷冬”、“寒冬”,一整个冬天都是很冷的。因此在过冬的时候要保暖,在于农作物上要在进入冬天之前提前灌溉,才可以让农作物安全渡过这个冬天。

不过一般这样的冬天下的雪比较多,属于“瑞雪兆丰年”的一个年份。有利于第二年开春之后的播种,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有利的影响和条件。

今年2018年的冬至在阳历12月22日,农历的十一月十六日,是属于月中冬至。是一个暖冬。

这就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你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完整的是三句话“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日赶在了农历月初那几天的话,那么这一年的过年期间就会很冷,春节那几天会格外的冷。“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冬至日赶在农历月份中间那几天的话,那么这个冬天就无雪也无霜,就是一个暖冬。“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至日在农历月份末尾的几天,这一年冬天在年前不会太冷,过了除夕到了正二月,天气就会骤然冷下去,要注意倒春寒。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2月21~23日。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位于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交九”日,气温趋于最低,阴极而阳始至。此后,夜渐短,昼渐长,但阴阳博弈有个过程,此后至大寒节气约1个月,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民间有“三九三,冻破砖”之谓。

由于公历除2月平为28天之外,大月31天,小月30天,而农历大月才30天,小月只有29天,因而公、农历存在时差,二者经常相差近1个月,超出则以闰月弥补。冬至后为小寒、大寒节气,每个相隔约14日,即冬至过后约28天为大寒节气,期间,受极阴影响,为一年中最冷时节,此后逐渐回暖。

回到问题本身。“冬至在月头”,这里指农历月初,也就是腊月初,往后推28天,就到了春节时节,即“年夜交”,大年三十(小月二十九)与初一相交时节。

今天是冬至日,为什么会把每年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有何缘由?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排二十二号,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包括现在的许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冬至这一天由于太阳到达黄经270°,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甚至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的现象,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这一天即使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但万物总有阴阳转换之时,冬至既是“阴”的终点,也是“阳”的起点,即“冬至一阳生”,正如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

冬至,俗称“冬节”,它的具体时间是按照公历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西方国家历法传入中国之后才被引用的,即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并非题主所问及的一定是每年的12月22号,那时候的古人的意识里是没有阳历之说。

冬至是一个自然节气,它既表示了此时节的气候和温度,也融入了人文传统在其中,在古代冬至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在历朝历代中出现了诸如汉朝五天***、唐朝七天***等,直至近代以来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即便如此,在我国民间的许多地方,冬至节的一些传统还是在不断的延续着,如吃水饺、喝羊汤、吃汤圆等,人们以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