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去世时穿寿衣,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讲究,年轻人还知道吗?
农村里老人去世时穿寿衣的讲究,一直以来都靠老一代的人口口相传给后人,年轻人从懵懂不知,到经历这种事以后,就可为师,一代代相传。因口口相传,其中的讲究不免会出现差异,形成各地不一样的丧葬文化。
(寿衣寿鞋)
讲到农村的寿衣,老祖宗确实留下很多的讲究。寿衣和寿材一样,从老人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虽然老祖宗比较迷信,但面对这一点还是很从容的。既然有了从容的心态,也就很坦然地面对。古代的人寿命比现在的人要短,因此,在人到四十五岁后可以准备寿材(棺材)的木头。满了五十才称寿,就可以做寿材、和寿衣服。
做寿材一般由儿子做。儿子和父母在一起,名义上是儿子做,实际上还是自己做。寿衣服由已出嫁的女儿来置办。如果没有女儿,可让侄女置办,但大多数还是由儿媳来置办。这种风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差不多。
现在农村,一些年轻人不太讲究这些规矩了,因为寿材和寿服皆有专门的店铺,随时都可以买到手。再说寿服的制作有很多讲究,而到店铺购买,店铺会按当地习俗全套搭配好了,用不着劳心费力。不懂的地方店主还会告诉年轻人怎么做,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最靠得住的是人民币。
寿衣,又叫寿服,其实不只是寿衣寿裤,还包括寿鞋、寿帽和寿被一整套。寿服的作料一定要是棉、丝、麻织的布料。不能做扣子,更不能用金属、塑料扣子,而是以布带子代替,意思是老人带来子孙发达。这种要求可能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从国外传入化纤、塑料工艺,应用于布料、纽扣的生产。与传统的寿服料子不同,主要是不易腐烂,民间有一种排排斥心理,因而成为制作寿服的禁忌。
寿服因地方不同,风俗不同,性别不同,其中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讲究,有暗红色的,也有蓝花色的,还有黑色的等。上衣无衣领。寿被的颜色大多数地方为白里子红印心的印心被,也有的地方为绿色、蓝花色等颜色的印心被。
寿衣用绸子不能用缎子。(稠子,断子)
分衣裳,上衣下裳,现在裳就是裤子了
一般下比上少二,整体穿多少根据老人寿来的。越高寿越多。衣为领,裳为腰。一般规格如下:
五领三腰
七领五腰
九领七腰
(枉死,横死,一领一腰)
领中要有一件夹衣,基本是贴身衣外的,是红色的,大红色。讲究说人一辈子肯定都有作恶的,踩死打死啥的啊,下地狱要受刑。铁棍子抽,抽到红就不抽了,叫皮开肉绽了。在外边穿一件四开的绸衣,男绿女红。还有老蓝色(藏青色)的套头所有衣服不能有扣子,都是布带子的,不打死结,裤腰用九道不断的白纱线系住。然后开始扎棉。这么多衣服在长子捧头取水的时候都要穿,暖衣。还有的地方要暖材。(寿材)
除了寿衣,还有子孙后代的孝衣也很讲究。现在怕讲究越来越少了哦~
有一条:成年女性的寿衣上,缝上铜钱作为纽扣。
坐标广东。不知道有没有其它地方也曾有这个习俗。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太奶奶尚在世,即我爷爷的母亲。
老人家逝世时九十三岁,而大概在她九十一二岁时,老人家大概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便开始平静从容地为自己的后事作准备。
我太奶奶集起一些清朝的铜板、黑色的前襟斜扣的女式上衣,亲自把铜钱缝在衣扣上。
年少的我坐在她膝下,拿着还没缝上的铜板细看,那时还不认识铜板上的“光绪”之类的字眼,只觉新奇,好奇地问:“阿太,这个什么?用来做什么?”
太奶奶只是温和慈祥地简单回答了我,似乎并不细说,却似乎也不大避讳,只是年少的我听不懂。
现在想来,太奶奶是我们中国风骨女性的格度,能从容面对生命的最终归属。
那件缝着铜钱的寿衣,最终随着我太奶奶长眠地下了。
到了我奶奶那代,奶奶六七十岁时,也曾自备铜钱,还有女式前襟斜扣的上衣,藏青色的。
爷爷常说:前人不说古,后代就失了谱。
在农村人死了,穿寿衣是有讲究的。在我们南方农村,一些上了年级的人,提前(在生时就要把寿衣准备好),凡是死后所用的东西,比如棺木提前用油漆漆好,衣帽寿衣等。这是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风俗,这是对逝者的尊敬……老人常说,百岁都要归那条路……早准备早安排,免得死了手脚叉叉的……那时来等,赶工的东西质量不好。
在我们农村,死者是忌讳穿双的——因人死是白事,不能成双成对……只能穿单数。过去,有钱的人就穿七层,无钱的人穿三层。忌讳穿五层——俗话说穿了五层,后代子孙不团结。由于寿衣全是长衫式,有夹衫,也有单层,给逝者穿衣要讲求伸展,不要皱纹……不然后代就不顺序。几件一下穿,很是个麻烦事,也难穿伸展,于是,老人们的经验就是,由活着的人一件件的把衣穿在身上,穿戴整齐后,再整个脱下来给逝者穿上。这样穿法,避免在逝者身上去一件件穿,还一件件去扯,难扯整齐……
整个寿衣类的物件,都是忌讳线头打结,若打结了——意味着后人心中有“结”。寿衣也不用扭扣,把寿衣一件一件地超过来……再用青线从逝者腰间系上(不要打结),一岁一根青线……往往都要多些青线八十或一百根——意思为来生岁数活得高。
衣物穿戴好后,再盖上“盖巴”——好象双层床单一样,中间为四方红色,周边全为黑青色的布料做的——意味着后代亲人红红火火,这在我们农村就称为“盖巴”。
倘若是女性,就连她的头发就不能扎起来,也不能变辨子……又还不能披着头发(披着头发就叫披发鬼),用青色线绕上两圈算是扎了头发……
农村对于死了人,特别是老者,子孙多的,讲究忌讳很多的。这些都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其实,也没什么,人死如灯灭——有钱就讲究。
在农村对于人去世的时候穿寿衣是非常有讲究的,有的人在提前好几天就把寿衣穿上了,有的人是在咽气之前必须穿上睡衣。这样穿上的睡衣预示着这个人走的时候就是穿上了新衣服,如果说在咽气以后身体发凉了,再穿上寿衣那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只是外观的人来好看一些。其实这个意思就是说在老人去世的这这一段的时间有人陪着,这样老人在走的瞬间能够看到自己的亲人幸福的离开了人间。在农村就会说这样走的老人非常的有福气,至少子女在床边前送走的。
记得年前我父亲去世的时候,走的时候是非常的安详,但是也是非常的痛苦。于是在一时还比较清醒的时候,就没有给父亲穿上寿衣,直到最后那一刻感觉的已经呼吸非常困难了。意识当中也已经失去了痛苦的感觉,这样才给穿上了寿衣,直到咽最后一口气寿衣也就穿完了。
在农村穿寿衣也是有讲究的,需要近亲属有一个比较大的年龄的人才能帮忙穿寿衣,并不是那些年轻的人能够给穿寿衣的,当然也需要自己的子女帮忙,这样显得非常的孝顺。当时我父亲穿寿衣的时候,就是我们家族一个长辈来指导着我们兄弟给父亲穿的寿衣,他亲手教我们怎么穿。需要从里里外外的穿外衣,而且对于穿睡衣必须是单数,不准穿两套衣服。
对于穿寿衣首先做到穿金戴银,这种做法也就是衣服一般都是白色加金***,要从头到尾给换上一套新寿衣。然后再把床头掉过来,在我们这边是头要朝南脚朝北对着大门口。紧接着就开始把家里人全部叫来商量怎么办丧礼,然后商量要叫外边的近亲属来送最后一程。现在想想老父亲去世了,感觉的记忆犹新,似乎还没有走的感觉。已经走了有三个多月了,依然还是走不出那种失去亲人的困境,总是不相信这是个事实,时常想起来还是流泪的感觉。
人去世后的头七回魂夜有没有什么禁忌?
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种事情,也从来不去查,不去问,父母也不会跟我讲这些。
直到...前年的10月,我妈妈去世了。
那是一个很清冷的10月6号的清晨,我妈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到现在,每每提及妈妈,或者看到别人讲述妈妈的事情。或者我在做某件事,总会不自觉的想起我的妈妈来,那种痛苦没有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妈妈走后,没有什么人教我们怎么做,我们总是做一点,就问一些年老的人该怎么做。所以,以致未等到头七,我们就回广东上班了。
回来后我每天都诵【地藏金]回向我母亲,希望她能脱离痛苦,早日升天,或者投到一个好的人家去。
头七的那天夜里,我把卧室的门开着,早早的躺在床上,关好灯,期待我妈妈的到来。总也见不到什么东西动。慢慢的,我睡着了,在睡梦中,我看到我妈妈走过来,我拉着她的手哭着叫妈妈,我说你好点了吗?她说好了。我问她你能说话了?她说能。我说你恨我们吗?她说不恨,只是不舍得。说到这里,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然后我就被哭醒了。醒了之后,我一边小声哭,一边看看四周,希望找到妈妈的身影,然而,什么也没有。一切如常。
现在想想,如果头七有什么禁忌,我没有做到,而导致我妈妈在那里过得不好,我真是会后悔万分。有些东西,不管真***,信信,自已可能会心安。
老爸走的第五天凌晨,大概四点钟左右吧,我就睡在老爸生前睡的床上,在我左边是一个小单间,老妈和姑娘在里面睡,房间的外面就是客厅。那个时候我起来上厕所没躺下一会,我突然听见两声哭声,有点像老爸的声音,又像妹妹的哭声。那哭声是那种憋了很久又忍不住的大声抽噎,就两声,再没动静。可是特别清晰特别真实,我确定不是做梦,也不是幻听,
我那会根本没有睡着。听见这依依不舍的告别我顿时泪如雨下,却不敢发出丁点声音,因为我知道,即使我们的万般无奈与不舍,也留不住老爸西去的脚步!
客厅最边上的窗子下面,是老爸经常坐的位置,我想老爸不知道在他坐了六年的轮椅上坐了多久,旁边椅子上放着老爸的眼镜,手机,电视遥控器,可能老爸还想象着一一把它们抚摸,像老朋友一样注视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