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欧体最好兼学什么?
学欧体就学欧体,考虑其它字体要等到欧字写的差不多了才好,这可能就要好多年时间,然后,可以再选一楷体,大家都可,欧、虞、褚、柳随你喜欢,过几年感觉写的差不多了,再回头找原来写的欧字认识上的不足,这时候你手上的功夫就不错喽!再向隶书进军,因为手上有功夫了,会简单好多,个人以为篆书两可只间,学不学都行(笔法简单,笔力到了只要认识字就好办)。再然后(*^ω^*)别着急,这就是个长功儿;行、草,以及古代诸大家涉猎越多越好,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回的比较各书体,纠正原来理解的错误。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力可控的部分,剩下的交给天生的那一部分。
学楷书就是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说在楷书基础不过关的前提下,尽量不去兼学其他什么行书、草书。否则两头不靠岸,白白浪费时间。等楷书基础打牢后,可以练赵孟頫和圣教序的字体。
学欧体最好兼学草书。
欧体棱角分明,秀气端庄,同时学欧体楷书也是最易写死手的楷书,一旦写死手了,即使是楷书成家了,其他书体也不堪。欧阳询本人就是最显著的例子,虽说有人把欧阳询的行书列进十大行书,但是,我认为欧阳询的行书过于刻板,没有进十大行书的资格!再说,欧阳询的行书与楷书有区别吗?你再看其他人,王羲之也好,颜真卿也吧,即使是柳公权,他们的楷书与行书区别多大?
所以,我建议学欧体楷书的人兼学草书,是避免把欧体楷书写死,通过草书的灵动性去弱化欧体的刻板,这样,在你欧体练成之时,再专攻其他书体能和你自如些,灵活些!
我的体会是,学习欧体可兼学赵体小楷。原因:欧体和赵体都脱胎于二王,欧虽险峻但不离二王之清朗,赵虽柔媚但不失二王之风骨,从结构和用笔上看,赵体小楷有欧体遗韵,二者师出一门,异曲同工,在练习中不违和,故可同练。
各人天资,基础,文化底蕴都不同,学习方法不可能整齐划一。但凡学习都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自然就能进步 。大家的话不能信,坚决不要信,不是话本身有错,而是对象错了。为了达到效果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善意的夸大,撒谎也是常事,孔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这个意思。盲目崇拜,对号入座是学习最大的误区。
“龙生九子,各有所长”,但为何没有一个儿子是龙?
自古以来都说“龙性最淫”,所以它是见到谁就跟谁生孩子,但奇怪的是这龙也不靠谱,生了九个孩子,只有一个是跟母龙生的,剩下是跟各种动物进行了交配而生的。
·囚牛
唯一一头跟原配夫人母龙生的儿子。
·睚眦
睚眦的来历是龙在森林里面瞎逛的时候,看见了一头母狼,这龙立马就来了***。于是,就把这头母狼给上了,然后就生了睚眦。而睚眦也继承了狼的性格,凶狠好斗。
·嘲风
龙在天上遨游的时候,刚好有一只大鸟从身旁飞过,这龙是见谁待谁,也把大鸟给睡了,然后生出了嘲风。
·蒲牢
睡了森林里的、天上飞的,现在连田里的也不放过。某天,龙就把蛤蟆也给睡了,后来蛤蟆生了孩子,叫蒲牢。
·狻猊
龙生九子,没一条是龙。原因可能有四:
一、“龙”私生活混乱,随便与“龙”之外的其他动物媾和,生的当然是“杂种”,不是纯“龙”了。
二、“你”不可能再生个“你”,所以,“龙”不可能生“龙”。因为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母本和父本变化了,遗传基因变化了,“龙”生的九子当然没一条是“龙”了。
三、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龙被称为真命天子,至高无上。他的孩子养尊处优,失去了龙的精神,当然不能称其为龙了。
四、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人间的龙即真龙天子,真龙天子是唯一的,他若不驾崩,他的孩子谁敢称“龙”?而“龙生九子”中的“龙”属神仙世界,神仙世界和人间差不多,神仙世界中的这条“龙”统治龙的家族且长生不死,他的孩子当然也不敢称“龙”了,而是各辟蹊径,各有所爱,各有所长。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这样,既不触犯“真龙”至尊,兄弟间又能相安无事,其乐融融。
因此,后人用“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