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运势网

Hi, 请登录

周易爻辞

易经乾卦爻辞里的龙是什么?

为何要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且不管龙是真***,他都是炎黄子孙最崇拜的守护神,都是龙的传人最朴实的信仰。

初九的潜龙勿用到上九的亢龙有悔,都讲了龙这种高等级智慧生物一生中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应对策略。

易经乾卦爻辞,就是借用龙的一生比喻君子在所处不同环境中,应该向龙学习。

周易爻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习他的隐忍磨炼、伺机而动到小有成就、学习他取得大成到飞黄腾达的巅峰、学习他居高思危及时归隐的高瞻远瞩。

元 亨 利 贞


我暂时来充当解释一下,不当之处,多多批评,先说这句,因为被人骂怕了。😄😄😂😂😃😊😊

周易爻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爻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找原文好难找,终于找到了。因为我记不住这些话,不用急,反正打开电脑就能找得到。下面的解释是我自己的理解。

每一卦都是议论文,怎么样把道理说清楚呢,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九三用九,暂时不用去看他,我们先来看其他的。

乾卦六爻爻辞中有四个提到了“龙”这个字,加上“用九”中的“见群龙无首,吉”,一共算是五个。

那么,这些爻辞中的“龙”指的是什么呢?据我的浅薄了解,一共有三种解释:

一、上古时期真实存在的一种生物。


近些年在大陆传播国学,特别是易经知识的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持这种观点。

他认为,极有可能上古时期真的有龙这种生物存在,而且有理论和实证支持。

《尔雅》、《说文解字》、《本草纲目》等都有龙这种生物形象的具体记载,虽然细节上有出入,但是大体是相同的。

最有力的是文物支持,1996年,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发掘了一具龙的化石,体长7.6米,头上有两个对称的弧形龙角,长约27厘米,和我们在书中或者***剧中看到的形象非常相似,这一发现极大的改变了学术界的以往观点。


另外还有一些民间野史,传说支持这种观点,近年来影响最大的就是“辽宁营口坠龙***”了,闹的沸沸扬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查阅一下。

二、北斗星。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乾卦的爻辞是根据观察天空中北斗星的变化所作。

一是说北斗七星曲折蜿蜒的形象与传说中的龙相似。

作为龙的传人,龙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是存在过的生物,好多先贤都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综合性的答案是,龙是图腾崇拜的产物,而且是多部落图腾崇拜的结合体,猪嘴鳄头鹿角蛇身等等。龙能行云布雨,是上古先民沟通天神的媒介。

中国历史第一个朝代是夏,夏朝就是尚龙的。到商据说尚凤。到周取代商重新尚龙,有点拨乱反正的意思。周朝强调德和礼。通过对易的注解丰富龙的内,提炼了龙德,在始卦乾里,进行叙述,并贯穿易经始终。龙为阳,君子尚龙德,由潜致飞龙在天,为君子理想的成长过程。

再到秦以及之后的王朝龙就不再为民行云布雨了,变成帝王的化身了,皇帝自称真龙天子,穿龙袍,坐龙椅。

有没有真龙,真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知道。但龙的品性,龙德就在易经里,在乾卦里,影响了龙的传人几千年。

玉龙兄从天文学角度告诉你:《易经》乾卦里的龙,指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里的“苍龙七宿”。下面听玉龙兄为你稍作讲解。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满天星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类似于现在的星座),每七个星宿组成一象,分别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苍龙七宿”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整个乾卦描述了苍龙七宿在运行过程中与地平线的关系。爻辞实际是完整观测结果描述。

苍龙七宿在地平线以下伏沉着,人们晚上看不到。

这里的“田”指的是角宿二北方的天田星。黄昏时刻看到苍龙七宿里的角宿和天田星一起出现在东方。民间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原本指的就是苍龙七宿的龙头角宿开始每天晚上从东方地平线看得到(角宿:我来组成头部!)。人们发现大约出现在惊蛰前后,为了便于记忆,就定在了二月初二。经过千百年的岁差变化,这一现象得等到清明前后才能看得到了。

苍龙七宿跃出地平线,晚上观察时能够看到七个星宿出现在东南天。***如你仔细观察苍龙七宿后两个星宿的话,会发现尾宿像一个鱼尾(或者一个钩子),而且恰好在***里,特别有跃出水面的感觉。

对易经解释最准确的是哪本书?

千百年来许多学者对易经卦辞和爻辞做过解释,见解五花八门,到新华书店看一下就知道了,简直目不暇接,许多解释可以说胡说八道、误人子弟。那么几千年来对易经卦辞和爻辞解释最完整、最准确的是哪个人的哪本书?

我个人认为,解释最完整、最准确当属北宋程颐的《伊川易传》。我也建议国家重视这个问题,建议以程颐的《伊川易传》作为大学哲学正规和统一的教材。

爻辞要背诵吗?

过去有些人以为,背了大量的外语单词,再背语法,就掌握了外语。其实不然。外语尚且如此,何况乎易经!

你急于学习易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急,欲速则不达。

我开始学习易经时,也曾下功夫背易经,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不可取。

首先,易经博大精深,易经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多次的学习、理解、实践、求证、验证过程。需要你不断地探求、玩味和认识它。

在这一过程中你逐步加深了对易经卦辞、爻辞、彖等的理解,也自然记住了卦辞爻辞等。

需要说明的是,易经中有些内容是必须首先记住,或者说最好记住的。比如卦序歌;六十四卦卦辞等等;如果你用六爻预测,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六亲六神、生克制化等,这些内容必须熟记心中。

至于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我认为能做到理解正确、熟悉就可以了。

其实,同一条爻辞,会因你求证的事物不同,而表达了不同的内涵。

学习易经的难点就在于象、数的探求与确定。你说有必要背爻辞吗?祝你学习进步。

爻辞是没有必要去背的,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预测的时候,爻辞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作用,因为准确率比较低,他只是对这个挂形成和解释有一定的意义。

八八六十四卦,再加上64再乘以6项,一项的去背里边还有很多难懂的词语,是真是没有必要。

想学好预测还是学习其他的梅花易数,6爻八字等去专门的去学习比较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