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的夏至有多少天?
一年中芒种节气十五天后为夏至节气,夏至节气后十五天后为小暑。问:一年中夏至有多少天?
夏至只有一天。夏至到小暑为半个月,十五天。夏至当天是我们半球白天最长,晚上最短的一年中的一天。
每年夏至具体日期不是固定不变的,为每年的阳历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中的一天。2021年的夏至时间:2021年6月21日11:32:00,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几个地区,这几个地区是我国境域内太阳在天空位置最当中的地区,日影最短,即如古书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
今年农历五月十二为夏至,第三个庚日是六月初二,也就是说今年六月初二为头伏。
先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数庚为头伏。依据五行相克火克金,庚为金,最热的天为火,火克金,火伏金藏。所以数庚为初伏。
数伏,在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未伏,是所谓三伏。
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两个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三十天,未伏的未一天距
夏至三庚数头伏,字面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到了,然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初伏。
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时令的进展,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每天的光照时间也逐渐延长,这就是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来了。
今年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1号的11点18分,正是迎来夏至节气,说实话怎么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玄化很深奥的样子。
至于“三庚”,古代人民使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顺序组合形成每日,比如有甲子日、庚子日,(注意没有乙子日,因为是阴阳相配)。凡是有庚的日子,都属于庚日,“三庚”就是出现第三个带庚的日子,这一天就进入伏天第一天。7月11号是第三个庚日,为庚申日,那天入伏。
几千年了,气候变迁,最热的那一天也不太准确,各地也不一样的,说三伏天热,可还有个“秋老虎”,就是热,熬着就是了。中秋节就凉快了。
题主问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民间不是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吗,它的意思也就是在很直白的在告诉我们,在夏至节气过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开始入伏了,入伏当天也就是一伏的开始。不过,我们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么是“庚日”,要弄懂这三伏是怎样算的,首先得学会懂得“天干地支”的知识。
因为伏天的开始是用“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顺序搭配,有甲子、乙丑……癸亥,正好60为一个循环。
而数伏就与“天干”中的“庚”有关,每逢有“庚”字的日子都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也就是说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夏至节气以后,所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开始,也是三伏中的第一伏。以此类推,第10天在出现的庚日便为中伏,也就是二伏,等第三个庚日出现时便是三伏,我们百姓也称其为末伏。
今年,2021年的夏至的时间是6月21日,农历的五月十二,由于今年的夏至正好处于庚子日,所以再往后数两个庚子就是入伏的日期,也就是在2021年7月11日入头伏、结束的时间是7月20日、为期为十天;中伏从7月21日开始,到8月9日结束,为期为20天的时间;末伏是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为期十天,也就是说今年的三伏天是四十天。
那么,看到这有人会问,不是每10天便会出现一个庚日吗?今年怎么会有为期40天的伏节天呢?中伏又怎会有20天?因为每年有365天的时间,并不是10的倍数,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的迟早不同,庚日出现的时间就不固定,入伏的时间也有所不同,那么中伏也就会如闰月年份一样,在有的年份里会有20天的中伏出现,有的年份便只会是十天。
那今年什么时候会最热呢?
一年四季中总会有那么两个极其分化的气候,一个是在冬季的三九天里,一个是在夏季的三伏天里。三九里冻的极致,三伏里热的气都难喘,因此,这两个极其分化的节气点,一个代表的是一年中的最冷点,一个代表着一年中的最热点。
民间不是有老话也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嘛,三伏天到来之后,昼夜温差没有了差距,并且,这段时节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在这个时间段里,天气温度和空气湿度都会很高,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给人的感觉空气仿佛犹如停滞了一般,是粘稠的、潮湿的。说白了呢,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历很长一段高温高湿的日子,而这段高温高湿的日子也就应该是今年最热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