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打五九尾”,农村都有哪些说法呢?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春是在六九天的第一天,那今年的雨水比较的少,连喝的水都可能没有。而如果立春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五九的第九天,那粮食会大丰收,农民有吃不完的粮食。
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给外人的形象一直以其传统而闻名。在中国,有许多悠久而有趣的优秀传统。其中,“数九”是一个有趣的传统,其中温度和农业收成的预测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数九”指的是冬至习俗的开始,其实就是数九次九天。看到这里的一些人会问为什么他们应该计算这个数字而不是其他数字?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九的数字与我们传统的阴阳学说以及温度变化规律密切相关。其中,九代表我们传统观念中的“阳”数。当我们数到九时,它也代表着“阳”的生长。当我们到了极点,数完九个九,以“阴”为代表的寒冷就会消散,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我们知道,在冬至节气后就开始数九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后冬季就结束了,而一九也就是九天,五九尾就是冬至后的45天,六九头就是冬至后第46天。在农历又24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之间是15天,冬至节气后就是小寒、大寒,然后就是立春了。所以正常情况下立春是在冬至节气后第46天,也就是春打“六九头”。但是,也有少数的年份,是春打五九尾的。而古人认为这样的年份比较少见,所以是寓意着丰收年,因此就有了“春打六九头,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的说法。非常巧合的是2020年的立春就是在五九尾,如果根据这个说法来看,那明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农村的农谚在过去对于农民来说,那可是法宝。以前没有天气预报,村里基本上都有几个很会看天气的老农民,而在一些重要的节气的时候,大家伙就都会去向这些会看天气的老人请教。在平时的时候,很多的人也喜欢听这些老农民聊天,因为他们所说的话,尤其是在天气预测方面基本上是十有八九是准的。这些老人也不是有特异功能,他们之所以能预测天气,其中的依据就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农谚。
其实这句农谚的说法都是没有道理的,不可能因为有一天的区别,就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何况,大多数的年份都是春打六九头的,那岂不是说经常出现旱情,连喝的水都没有。所以古人流传下来的农谚,有些还是不可信的。而且在各地的说法也不一样,有很多的地方的说法和这句农谚完全相反,比如有些地方还有着“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的农谚。
2019年已经过去,2020年已经到来,“立春”作为一年之中的重要的节气,它甚至能和大年相提并论,因为只有过了“立春”,才预示着春天正式开始。祖辈把“立春”节气在“数九”中的哪一天,这一年之中年景会如何?都用短小精悍的俗语记录了下来,口口相传至今。
比如“春打六九头”,就是“立春”这一天在“六九”的第一天,民间有“吃穿都不愁”之说。那么2020年“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春打五九尾”,农村都有哪些说法呢?对于从事农业的农民来说,种植什么作物好呢?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农民们一直是看天吃饭,十年七不收,只有三年能吃饱饭。不像现在这样农田水利建设如此完备,旱了可以随时随地灌溉农田,涝了可以排水,基本上年年增产增收。
旧社会的农民,遇到“春打五九尾”,这一年的光景不是旱就是涝,庄稼收成不好,饿了就得出去讨饭,有余粮的人家不多,所以就有“要饭跑断
腿”之说。
当然在古代旧社会,农民种植作物的品种和现在相比之下,就显得单一,因为那时候种田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现在的种植品种和旧社会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有好多耐旱和耐涝的优良品种,可以因地制宜种植。
比如我们这里,怕旱不怕涝,因为是土壤疏松的沙质土壤,土地漏水比较严重,所以适合种植担旱作物。当然为了获取最大利益种植需水量大的经济作物,只能靠抽取大量地下水来灌溉供给。